-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台湾文学中的中国情结
论台湾文学中的中国情结
摘 要: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进程,它表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的发展态势,但是深入探究我们又可发现有一股暗流始终蕴含其中,那就是中国情缘。本文以迁台作家聂华苓的小说《姗姗,你在哪儿?》和本土作家陈映真的代表作《将军族》作为视点,通过文本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来探讨台湾文学中那割舍不断的中国情。 关键词:台湾文学;中国情结;《姗姗,你在哪儿?》;《将军族》 作者简介:郭煜焓,出生于1988年11月,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26-0-0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自明朝末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起,台湾文学就开始萌芽。从台湾文学的起源看,它根植于中国文化。进入近现代社会后,特殊的文化历史使台湾文学与中国大陆文学长期分离,但这种分离仅是一种“貌离神和”的状态,中国文化特质并未从台湾文学中消失。纵观台湾现代文学,无论是迁台作家还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作家,他们的创作笔端始终都隐含着一股情感暗流,那就是血浓于水的中国 情结。 一、文本内容中的中国情结 1.“羁鸟恋旧林”之怀乡寻根主题 从台湾文学的内容和主题来审视,给予我们最大感受的是对故土的追忆和思念。这种对故土文化的缅怀之感深深的蕴含在文本之中,特别是那些背井离乡的迁台作家们的创作中。 《姗姗,你在哪儿?》是迁台作家聂华苓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它借李鑫在台北寻找当年纯情少女姗姗时的回忆,把自己记忆中那充满牧歌情调的三峡橘乡鲜活地展示开来,从而让橘乡风情、巴渝农家、纯情少女共同组成一幅令人神往的三峡橘乡图画。从小说的叙述中,我们可知李鑫到台湾已经十五年了,姗姗也已嫁为人妻,但李鑫却丝毫没有在台湾找到精神的归属。他人坐在台湾的公交车上,但是心理面却想着十五年前的四川、重庆,想着过去那单纯而漂亮的姗姗。在李鑫的世界姗姗“象征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梦,一个缥缈而又美丽的梦”,而这个梦在某种程度上是他在台生活的精神寄托,他时常在空虚寂寞的时候将这个梦唤起,已成了一种习惯。 他的精神家园是十五年前有姗姗的四川和重庆,但是他却从那里流落出来了。当他认出姗姗正是公交车上遭人厌恶的嚼舌俗妇,那个已有几个孩子又正挺着大肚子,浮肿着双脚的生育机器时,他的梦彻底碎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也在瞬间奔溃。小说的标题 “姗姗,你在哪儿?”是一种无奈的追问,是一个漂泊异地,无根者的追问。姗姗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物形象,而是一种符号象征,它象征着一段逝去的回忆生活,象征着梦中的故乡,象征着一种精神家园。李鑫流落到台湾,失去了他的“故乡家园”,同时也失去了他的“精神家园”,变成了一个寻根而不得的精神流亡者。 2.生之庄严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迁台作家借助于 “此地他乡”人的生活命运和精神状态流露出对中国大陆的怀念与归一情怀。而作为台湾本土作家,在不存在寻觅生命之根的境况下则通过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书写来表现自己的对中国文化的归属意识。 在中国这一礼仪之邦,人的生命和生活常常被赋予庄严的色彩,“尊生”观念十分强烈,连“红”、“白”都作为喜事并列,其隆重、庄严胜于过节。陈映真的小说《将军族》历来被认为是寄寓两岸和平统一的典范之作。但在这部作品中最令人震撼的还是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命运所负载的生命庄严化的书写。小说一开始,即以葬礼的进行,让一种悲喜交合的语言气氛贯流而来。中间悲剧情节的展开和喜剧意味的穿插,使一种高洁的“尊生”观念——物质穷困而精神不衰,命运多舛而生命欢悦得以互相渗透,以排遣病态的过分感伤。在文章最后,男女主人公伴着《王者进行曲》,带着“婴儿那么干净”的夙愿,走向死亡。这种以乐景的方式所呈现出来的死亡预示的并不是一种终结,而是一种新生,是灵魂升华到更高、更完美境界的手段。因而在那片苦难的故土上,他们死得“安详、滑稽,却另有一种滑稽中的威严”,“两个人躺的直挺挺的,规规矩矩,就像两位大将军”。从小说开头的葬礼到结尾的殉情,作家划了一个时间的圆圈,不是流水,却也千载不腐——生命之树常绿,即使死了,也还要化作连理枝、比翼鸟、双飞蝶,而这正与中国人文精神中贫贱难移患难之交的恩爱情深,地久天长,解脱人世悲苦而享受生命狂喜的人生价值观不谋而合。 二、东方意识流的艺术建构 台湾文学由于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和地理环境,与祖国大陆新文化传统长期处于一种断裂状态,这种状态致使不少作家开始从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寻找思想营养和文学技巧。聂华苓和陈映真都对西方现代派技巧有过研习,并在他们的创作中有过实践。通过他们的小说创作我们可见他们对西方现代派技巧的运用并非完全西化,而是在中国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将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