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涅瓦河畔的春天
涅瓦河畔的春天
从1953年开始,中国开始向苏联派遣美术留学生,根据协议,大多数美术留学生主要在列宾美术学院学习。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文化建设热烈展开,王莘的一首《歌唱祖国》响遍九洲大地。怀有崇高理想的青年人,尤其对未来充满期待。在美术方面,油画由于其逼真效果,往往用来再现中国革命的历史场景,歌颂党和国家领导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写实油画成为艺术创作与教育的主流,从1950年开始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其中有少量的美术生,以便直接研究和引进苏联美术教育体系。当时北京和莫斯科之间还没有直航飞机,留学生都是坐着火车去,每批都有几百人,一拉就是一个专列。中国的美术专业留学生,也就是这样从北京老火车站“走出国门”,被长长的铁轨引向宽阔的涅瓦河畔。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是留苏艺术家的共同信念和真实情感。
留学苏联不仅是一项历史性举措,事实也证明这段历史对于推动50至60年代中国美术创作发展具体的现实意义,可以说这是一种国家意志和国家行为。加入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中国与苏联政府签订了一项协议,除了工业上的援助外,文化交流也多了起来。从1953年开始,中国向苏联逐批派遣美术留学生,根据协议,大多数美术留学生主要在列宾美术学院学习。选派留学生和国家经济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目的性和针对性非常强。留学生选拔的标准是品学兼优。按照当时教育部制定的选拔程序,他们在学校推荐的基础上先考文化课,内容包括政治和语文,文化课合格后再进行专业考试,两项合格后成为预备生,进入外语学院集中学习,学习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俄语,还要接受体检和政审,前后经过近一年的准备。此时的苏联卫国战争才刚结束10年,经济还处于复苏状态,但在中国人的心中,“苏联老大哥”的一切都无比美好。留苏艺术家全山石回忆当时的心情,“去苏联,当时的概念就像去天堂”。
上个世纪50年代,苏联有许多美术学院,其中最著名的是列宾美术学院和莫斯科的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前者是建于1757年的俄罗斯时期的皇家美术学院,当时只有列宾美术学院接受社会主义国家派出的留学生,而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留学生,则在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学习。列宾美术学院设有油画系(含舞台美术专业)、版画系、雕塑系、建筑系、美术史论系和附属中学。除史论系学制为5年外,其他实践类的系均为6年。中国留学生一到苏联,并不会单独开班,而是与列宾美术学院的学生一起学习。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回国后能够尽快融入教学工作,学习油画、版画和雕塑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基本选自在在高校毕业留校任教的青年教师或已在一些艺术机构工作的青年艺术家,也有一些50年代初美术界的新锐。他们出国时的年龄在22~28岁左右,如钱绍武、李天祥、肖峰、全山石、张华清等。进入美术史论系学习的学生年龄要小一些,基本在20岁左右,晨朋(李玉兰)、邵大箴、奚静之等都是从国内普通大学的文科一年级选拔的,也有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的谭永泰。这与当时中国高校并没有美术史这个学科有关。
在列宾美术学院,还有几位中国留学生是学习年限2~3年的进修生,他们在国内己是助教、讲师或副教授,伍必端、齐牧冬、罗工柳都是如此。第3批选派留学的张华清回忆,在他们出国前,教育部一个首长形象地对留学生说:“派你们出去,好比是养一只老母鸡,你们回来要生蛋——培养更多的人。”
优渥的待遇
公派留学的这些艺术生们并不用担心经济上的问题。按照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协议,被派往苏联学习的中国学生除免交学费和住宿费外,中国政府还将负责他们在苏联学习的全部生活费用。在苏联学习期间的衣装鞋帽,全部由国家一次性供给。确定出国名单后,从大衣、内衣、汗衫、袜子、皮鞋、皮鞋油一直到刷子,中国政府给每个留学生都会准备两大箱衣服。第一次穿上这些衣服的学生,很多还特意拍了照。
与一般苏联学生相比,这些留学生的生活经费算得上富足了。到了苏联,普通大学生每月可领取500卢布的学习补助,研究生则是700卢布,进修生要更多一些,有900卢布。当时的教育部长杨秀峰在留苏预备部给这些即将去苏联留学的学生做报告时曾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派往留苏大学生每人每年的费用相当于其时250位中国农民全年耕种的收获。除去日常的基本用度,留学生们用这笔补助购买颜料、画布等绘画用具和各种各样的画册,也可去听音乐会、参加本地集会等,感受俄罗斯的艺术与人情。
尽管有在国内学习俄语一年的基础,初往列宾美术学院的这些中国留学生一开始还是会面临很多问题。说它艰苦,因为留学生不仅要克服语言关,还要在短时间内对原本陌生的美术教育体系从接近、感受上升到领略、消化,直至理解和融通,化为自己的能力与经验。
列宾美术学院的基础课程设置非常多,也是学习的重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