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3、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次
一、问题的提出
二、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双中心模式”
三、“单一中心模式”的提出
四、辩护律师职业伦理模式的转型(代结语)
摘 ?要
围绕着辩护律师与委托人的关系问题,我国确立了一种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双中心模式”。这一模式混淆了辩护律师与检察官、法官的职业伦理,造成辩护律师职业定位混乱,陷入“独立辩护”的误区,甚至将国家利益置于委托人利益之上,无法有效担当辩护人的角色。在对“双中心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有必要确立一种“单一中心模式”,在对忠诚义务进行重新解释的前提下,将维护委托人利益、尊重委托人意志确立为辩护律师唯一的职业伦理规范,并将公益义务视为忠诚义务的必要保障和外部边界。坚持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数据时代环境法治的变革与挑战.docx
- 人类基因编辑的权利基础.docx
- 我国垄断协议豁免执法程序的制度设计——基于《反垄断法》修订的分析.docx
- “文明论”视野下的晚清中国及其对外关系.docx
- “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之重构.docx
- 《香港基本法》第39条的教义学分析:权利体系与规范功能.docx
- 《香港基本法》第158条: 起草过程、规范含义与解释实践.docx
- 《香港基本法》涉外籍法官条款:形成过程、规范内涵与实施情况.docx
- 不能忽视的债券市场分层:基于破解市场流动性困局的思考.docx
- 部分请求容许性的“同案不同判”及其规制——基于107份裁判文书的文本分析.docx
- 场外配资合同效力认定的反思与重构.docx
- 程衍 纪、监程序分离之提倡.docx
- 处理个人信息行为的合法性判准——从《民法典》第111条的规范目的出发.docx
- 从“查封”到“诉讼”:无形财产执行的制度逻辑与立法选择.docx
- 从法教义学到法理学——兼论法理学的特性、作用与功能局限.docx
- 从算法危机到算法信任:算法治理的多元方案和本土化路径.docx
- 盗窃罪量刑规范化问题实证研究.docx
- 地方法院行政诉讼制度创新的法理解读——以上海法院近五年的实践为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