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巴岱蚩尤戏的文化原境考察:一种文化人类学的湘西文本.docx

苗族巴岱蚩尤戏的文化原境考察:一种文化人类学的湘西文本.doc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苗族巴岱蚩尤戏的文化原境考察:一种文化人类学的湘西文本         【摘要】蚩尤戏是流行于湘西腊尔山苗族地区的一个地方剧种,是苗族民间巴岱宗教祭祀活动中形成的以扮演蚩尤为主兼以捉鬼娱乐的戏剧形式。巴岱扮演蚩尤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行为,为了取悦神灵(蚩尤),巴岱经常在一些宗教仪式中狂歌乱舞,凭借动作、语言、歌唱、道具、声响虚拟出舞台情境。蚩尤被看成是苗族人的保护神,巴岱运用神歌、巫舞、祭词、法术与其交流,所设计的转换空间满足了苗族人与蚩尤通灵、互动共乐的愿望。巴岱蚩尤戏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因为它反映了腊尔山地区苗族民众的精神信仰,而且集中表现了苗族群众劳动生产、民俗生活与禁忌等多方面内容,为我们研究地方戏曲的早期形态提供了具体参照。   【关键词】宗教仪式;腊尔山;苗族;蚩尤戏;文本   【作者】熊晓辉,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湘潭,411201。   【中图分类号】C95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20)03-0079-008   基金项目: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土家族土司音乐制度通史”(19VJX150)。   蚩尤戏是流行于湖南湘西腊尔山苗族地区的一种古老仪式剧种,由于它源于苗族巴岱民间宗教祭神活动,故又被称为“巴岱蚩尤戏”。腊尔山苗族地区至今仍然盛行着一种原始宗教祭祀仪式,仪式举行时既有巴岱(巫师)戴着面具、身穿红色法衣的歌咏,也有巴岱手握司刀或持簸箕的舞蹈,还有巴岱拿着绺巾、铜铃、牛角等法器捉鬼的吟唱,他们扮演蚩尤,祭祀娱人。演出时,舞台上的主要角色都是由巴岱来完成。巴岱一般是子承父业,也有经过严格的“度执”仪式考试,才能成为巴岱弟子。这就是有中国戏曲“活化石”之称的“巴岱蚩尤戏”。   一、腊尔山:苗族巴岱蚩尤戏生成之地   腊尔山苗族巴岱蚩尤戏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宗教祭祀仪式戏剧,同时又是地方戏曲艺术的重要起源之一,巴岱(巫师)祭祀神灵的演出也就成为地方戏曲艺术的一种重要形态。巴岱蚩尤戏伴随着苗族巴岱的诸多原始宗教信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苗族人的民俗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历代的文字与口述文献中,“巴岱”一词所指的对象极其多样,他不仅仅是目前意义上的“巫师”或者“传承人”,也就是说“巴岱”一词成为职业宗教主持人是相当早的事情。那么,作为一种祭祀仪式剧,蚩尤戏是什么时候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这种仪式剧又是怎样形成的?   巴岱蚩尤戏是以湘西腊尔山苗族地区为传播中心,并辐射湘黔交界的云贵高原余脉武陵山区的祭祀仪式剧种,如今仍然流行于湘西凤凰、花垣、保靖、古丈、吉首等县市,因其音乐保持了苗族人原始古朴的旋律形态,唱腔吸收并借鉴了当地苗族人的民歌音调,深受腊尔山苗族人喜爱。资料显示,苗族巴岱在表演蚩尤戏时,有时为了表现剧情和突出人物性格,往往利用手诀咒语,来达到与祖先神灵沟通的目的。巴岱认为歌舞可以通神,于是用舞蹈模拟祖先(蚩尤),把自己的身体变为祖先的凭依物,从而降临坛场。[1]9这种祭祀仪式剧在腊尔山苗族地区长期演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经久不衰,2021年蚩尤戏被列入第三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学术界对苗族巴岱蚩尤戏形成的时间尚无定论,但从各类研究成果来看,苗族巴岱蚩尤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层累递进”的复合化趋势,蚩尤戏虽然萌芽于苗族原始社会的图腾和祖先崇拜,但要成为一种戏曲艺术,那肯定是宋、元以后的事情了,因为宋、元时期中国地方戏曲艺术才刚刚发展起来。   笔者认为,苗族巴岱蚩尤戏大致形成于蚩尤被黄帝处死之后,距今约有五千年左右。“苗族蚩尤戏最早形成于湘鄂渝黔边邻地带、东夷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形成后向各地流传。”[2]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先秦时期的“角抵戏”就是演绎“与黄帝斗,以角抵人”[3]176的故事,后被史籍称之为蚩尤戏。苗族人喜巫尚鬼,每逢进行祭祀仪式都穿插着原始戏剧演出,傩戏中的面具表演就是主要的祭仪形式。据清光绪《永顺县志》记载:“永俗酬神,必延辰郡巫师唱演傩戏,至晚,演傩戏。敲锣击鼓,人各纸面一,有女装者,曰孟姜女;男扮者,曰范七郎。”[4]可见,在湘西苗族地区,苗族蚩尤戏面具与当地傩戏面具是有内在联系的。对湘西苗族蚩尤戏的面具研究及其早期形态和源流研究,音乐学家、民俗学家、戏剧学家们都有思考和总结,尽管思考的层面与视角不一样,但有两个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其一是苗族蚩尤戏伴随着宗教信仰而产生,一直存活于苗族人的宗教祭祀仪式之中。其二是苗族蚩尤戏与其他仪式戏剧一样,在表演时都戴上了面具,彰显了戏曲的神秘色彩。   “蚩尤戏”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中,书中记载了当时蚩尤戏的一些演绎情况,并描述“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

文档评论(0)

简历,PPT,表格专业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十二年office学习经验。 微软MOS认证专家,曾予供销社、中国银行、国家电网等企事业单位定制财务模板与PPT模板。 头条百家数十万粉丝作者,WPS稻壳儿优秀设计师。

认证主体孝感市城区墨若枫文化传媒中心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900MA4CKBU48M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