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灰尘》读后感3000字-读书笔记.docxVIP

《北京和灰尘》读后感3000字-读书笔记.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和灰尘》读后感3000字 PAGE 1 《北京和灰尘》读后感3000字 《北京和灰尘》读后感3000字! 作者:江汀 这本诗集的写作从2015年夏天开始,那正是我的第一本诗集《来自邻人的光》即将出版的时候。现在,三年过去了,或许我完成了又一件工作。我留存了四十首诗,它们可以被结集为《北京和灰尘》。 一度我不愿称它们为十四行诗。我的外语并不好,而十四行诗本是一种来自外国语境的诗体。在我最早的朦胧印象中,十四行诗是一个几乎不可触及的意象,它首先与彼特拉克和劳拉有关。后来,我读到绿原先生翻译的《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但那时也没有让“十四行诗”的概念在心中过多停留。我真正开始被这个概念吸引,是读到冯至的十四行诗,具体地说是那首《深夜又是深山》。事实上,我是在童道明先生的剧本《塞纳河少女的面模》中初次读到这首诗的,那是在2013年冬天。布罗茨基在谈到哈代的《黑暗中的鸫鸟》时说,“从原则上讲,一首诗在一张纸上向下蔓延,也就意味着它在精神上向上腾升”。冯至先生的那首诗同样如此。尽管冯至的《十四行集》里面并非每首诗都打动我,但是对我来说,它是夜间海岸线上的一座灯塔。 后来,我选择这种体例开始写作,有一个直接的缘由,是因为好友王东东在2014年写过一系列以城市为题的十四行诗,这触发了我。他一共写了九首,如《上海十四行》等。他告诉我,它们的传统来自1940年代末的袁可嘉。就在同一个时期,我也开始读到奥登的十四行诗组《在战争时期》,这是穆旦先生的译文,其中第七首使我尤为震动:“歌声不再来了:他不得不制造它。”于是我也希望开始制造自己的歌声。 十四行诗,本来已是一个树枝形状的概念。现在,我暂时地处于脉络中的某一支末端。我之前不愿称它们为十四行诗,是因为这些诗行之中没有确定的格律。但我也希望为自己辩护,因为我确实是一位敏感于音韵的写作者。我一直以“乌贼骨”来形容自己的音韵结构,它可以是游移不定的,但又能够恰到好处地支撑起整个诗歌的结构。而我的诗人朋友徐钺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今天,十四行诗并非如其名字简单暗示的那样,仅仅是一种新诗的形式,它甚至也代表了一种诗歌中的经验处理方式”。 这种体例在我身上的成型,也同样因为自己一直在寻求某种确定的秩序。回过头来想想,如果我没有写这些十四行诗,那么取而代之的,也许会是一批十二行诗。近在眼前的例子,是我的前辈诗人孙磊,他的《相遇》组诗就是我这些作品最好的榜样。我也必须提及几位古人的组诗,陶渊明的《饮酒》、庾信的《拟咏怀》、陈子昂的《感遇》,它们也在这几年影响了我。 有些时候,我能清醒地观看自己的写作。“我黯然想到,自己的这些练笔之作,会在不久之后归于灰尘。”这是我自己在2017年初的一篇文章中写到的,当时这批作品正好写到一半。尽管我对自己的写作,一直持有保守而严格的态度,但我仍然怀疑,它们可能只是有着自我陶醉的、事实上却是勉强的诗意。我们常常处于为自己营造的幻觉之中。我一直看重诗的抒情性,这也是我作为诗歌写作者的本分。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诗应该是智慧,而不仅是情绪。 只是我也深知,自己一直在路上跋涉,正如这些诗作中多次写过的。还有一次,我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正值车灯关闭了,而窗外是幽暗的树木和围墙,我想到,自己确实是身处黑暗之中。仿佛有个终极的自己会为此感动,而我也要向那个自己表示谦让。 这本诗集从寒冷起始。那首《寒冷的时刻》定稿于夏天,因为夏天的某些清晨仍然会是寒冷的。或者,这本诗集的起始句是从上一本诗集顺延下来的,在那首《悲伤》的结尾我写了“白色的智慧无家可归”。此外,或许我也不该写那句“睡眠困难将造访楼群”。这三年,我的睡眠真的变差了,此前的事情不是这样。希望这本诗集出版后,自己的睡眠会重新变好。 “北京和灰尘”这个名字的出处,应该是来自那首《在北京,每天拂去身上的灰尘》,它是第十一首诗。而当我检视整本诗集的时候,“北京”和“灰尘”也数次出现,对于写作者来说,这是无意识的。 我曾怀着对某种永恒事物的激情,初次来到这座城市。在早些年的三月份,沙尘暴淹没了整个北京,我简陋的书桌蒙上厚重的灰尘。北京和灰尘,就像永恒和瞬间。北京就是中国的“永恒之城”,而我每日拂去的灰尘何其渺小。但反过来想想,在宇宙的广袤之中,也许北京是瞬间的事物,而灰尘是永恒。 在《吉尔伽美什》中有一座“尘埃之家”,作为彼岸世界,它在吉尔伽美什的朋友恩启都的梦境中显现。这个故事,我最早在幼时的枕边书《世界五千年》中读到,书中的那一篇文章叫作《英雄和仙草》。年幼的我对那株被蛇衔走的仙草念念不忘,仿佛自己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无法得以永生。成年之后,我去翻阅《吉尔伽美什》的中文译本,在故事结尾两位朋友的灵

文档评论(0)

ja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jaso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