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产计划)全国粮食生
产发展规划
根据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需状况,未来 5~15 年农业资源、
经济社会发展、国内外市场和农产品贸易等变化趋势,我国
粮食供需总体上呈现出如下发展态势:
一是国内粮食供需关系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在党中
央惠农强农政策指引下,近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重大转机,
但从长远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制约和种
粮比较效益影响,产量大幅度增长的难度很大。而随着人口
增长,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粮食消费量继续增
加的趋势不可逆转。这种状况决定了紧平衡将是中长期我国
粮食供求的常态。
二是供求结构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趋于增强。近 20 年
来,品种间、区域性的粮食供求结构失衡,越来越成为粮食
供求矛盾的主要特征。从品种看,稻谷往往是影响我国粮食
供求平衡的先导性和敏感性品种;从区域看,粮食主销区特
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往往是影响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先导性
和敏感性地区。从消费结构看,尽管近些年随着人民膳食结
构的变化,口粮消费占粮食消费总量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我
国口粮消费比重较高的农民群体,人口基数庞大,农村口粮
消费在较长时期内仍会占较大比重,对于我国粮食供求平衡
的影响依然较大。
三是粮食生产重心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自上世纪80 年代
以来,东南沿海省份播种面积大量减少,从粮食盈余或基本
自给状态逐渐变为粮食大量调入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仍
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之一,但其盈余量也在逐年减少;黄淮
海地区保持着商品小麦的主体供给地位;东北地区已成为重
要的粳稻、玉米等商品粮源供应地;西部地区随着退耕还林
还草等工程的实施,粮食生产能力降幅虽然不大,但退耕户
的细粮消费量明显上升,小麦、水稻的需求量增加。总体而
言,我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 “北粮南运”、“中粮西运”
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
渐转移。
四是国际粮食贸易对国内调剂空间有限。近年来,国际
粮食贸易基本趋于稳定,年均贸易量大体保持在 4800 亿斤,
约为我国粮食年度总产量的 50%左右。我国粮食进口存在着
明显的“大国效应”,我国粮食进口国内需求量的1%,就相
当于国际粮食贸易量的2%,如果我国大量进口粮食,不仅
会拉动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扬,还将打破现有的世界粮食贸
易格局。
从粮食供需总体态势看,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必须始终坚
持基本立足国内的方针,适度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在确
保口粮供给的前提下,注重解决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问题,
根据粮食生产格局的新变化,采取有力的针对性措施,科学
谋划粮食的生产力布局。
(二)中长期粮食需求
按照我国人口增长和消费需求预测,预计到 2010 我国国
内粮食总需求将达到 10350 亿斤左右。从消费类型看,口粮
消费 4706 亿斤,占国内总消费的比重为 45.5%;饲料粮消
费4037 亿斤,比重为 39%;工业用粮 1400 亿斤,比重为
13.5%。到 2020 年,我国国内粮食总需求预计达到 11300 亿
斤左右。
(三)生产能力潜力分析
根据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和其他发
展条件,未来粮食仍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潜力。主要途径有:
一是提高良种良法对粮食增产的作用。从历史经验判断,我
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平均每 10 年更新换代一次,每次增产幅度
都在 10%以上。随着科技进步和政策扶持力度的持续增强,
品种更新周期还将进一步缩短。初步判断,未来 15 年,通过
大面积推广超级稻等优良品种及配套节水节肥技术,我国粮
食单产有望再提高 10%,可新增生产能力 1000 亿斤左右。
二是提高农田基础产出能力。目前我国的中低产田仍占65%,
通过加强田间水利工程和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保水、保
土和保肥能力,未来 15 年使 1/3 的中低产田约4 亿亩耕地
的基础地力提高一个等级,按每亩耕地提升一个等级具备增
产 200 斤能力测算,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800 亿斤左右。三
是加强植物保护。据测算,我国每年病虫害造成粮食损失高
达 500 亿斤左右。通过加大保护措施,如果损失率降低 2 个
百分点,能减少粮食损失 200 亿斤。四是提高粮食生产机械
化水平。 目前,除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外,水稻、玉米
作物的机械化水平依然较低,还有较大的增产减损潜力。初
步分析,水稻机播机收面积各提高一个百分点,就能增产和
挽回损失 3 亿斤。按今后水稻播种面积不少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