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docxVIP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4.诗词五首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24.诗词五首 1、饮酒(其五) / 陶渊明 2、春望/ 杜甫 3、雁门太守行 / 李贺 【原诗】 4、赤壁/ 杜牧 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 李清照 1、《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作者】 陶渊明( 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 , 人称靖节先生 , 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 开创山水田园派, 并将其推向高峰。 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 千古隐逸之宗”。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 【背景】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 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 20 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主旨】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 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原诗】 2、《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深。感伤国事,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听到鸟鸣反而惊心。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几个月,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疏短少,简直不能插簪。 【作者】 杜甫( 712~ 770),唐代诗人。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 ,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 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 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唐帝国盛极而衰的历史转折时期所产生的 伟大诗人。他亲身经受了八年安史战乱之苦, 因而社会的动乱、中下层人的苦难、对国事的忧愤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等,都交织熔铸在他的名篇巨作中。后人评杜诗 为“诗史” , 称杜甫为“诗圣”。 【背景】 安史之乱: 公元 755 年至 763 年发生在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安史之 乱”。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 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北方经济受到很大破坏。 “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 “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 ,出现了千里萧条, 人烟断绝的惨景。社会阶级矛盾加深了。同时,唐朝中央的力量削弱了,各地出 现了 40 多个大小军阀,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主旨】 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 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 , 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原诗】 3、《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 金光闪烁。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 塞外寒夜中,将士们的鲜血凝结成紫色。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 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作者】 李贺( 790~ 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 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 3 年九品微官奉礼郎, 因病 27 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背景】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雁门太守 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诗中所 属之事,难以考证。这不是某一次战争,写意而非写实。 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 807 年。李贺当时仅 17 岁。 【主旨】 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该诗用浓墨重彩描会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意境。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 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文档评论(0)

195****73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