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幼慧巧应对励志人物故事.docx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人幼慧巧应对励志人物故事 古往今来,我国不少名人从小就聪慧过人,才思敏捷,擅长吟诗作对,被人们称之为“神童”。这里仅撷取数例,即可窥见一斑。 (一) 北宋文学家王禹,在他7岁时的一天,随父亲赴宴,席间主人出了个上联,请客人作答: 鹦鹉能言难似凤; 在座的各人虽然大多是文人墨客,但此时却没有人能对上。正尴尬时,小小的王禹却大声地说出了下联: 蜘蛛虽巧不如蚕。 王禹刚说罢,厅堂里立刻爆发出一片喝彩声:“对得好!对得好!” (二) 解缙是明代永乐年间翰林学士,六七岁时就能吟诗作对。 一次,父亲带解缙到江边洗澡,把脱下的衣服挂在老树上,出一上联云: 千年老树为衣架; 解缙望着烟波浩涉的大江对道: 万里长江作浴盆。 即使作为解缙的父亲,也不能不惊叹自己幼年儿子的才华。 (三) 明代著名军事家于谦,七八岁时便能诗善对。在一次上学的路上,他与一个叫古春的和尚同行。和尚说:“咱俩对对子吧,我出上联,你对下联吧。”小于谦说:“行啊!”于是,和尚出了个上联: 牛头喜得生龙角; 和尚借此取笑于谦长的像牛头。 于谦以“狗嘴”回敬了和尚: 狗嘴何曾出象牙。 于谦放学回家后,要求母亲不要梳两个角的发髻了,因为和尚取笑了他的两个发髻。 第二天上学前,母亲给了于谦梳了三角形的发髻。上学路上他又遇见了吉春和尚。古春和尚见他头上梳成了三角形发髻,便又说出了一上联取笑他: 三角如鼓架; 于谦听后十分气愤,马上以下联反击: 一秃似锣槌。 此下联的意思是你古春和尚的秃头,像个打锣用的锣槌。古春和尚虽挨了骂,但他很佩服小于谦的文思敏捷,对答如流,自知理亏,羞愧地走开了。 (四) 梁启超10岁那年的一天,他随父入城住在秀才李兆镜家。次日晨,在花园玩耐时见带露杏花很可爱,梁启超便随手折了一枝,藏在袖筒里。这一举动被父亲和朋友的家人看到,碍于面子,没有当面责备他。进到厅堂坐下后,梁启超的父亲始终为儿子的举动而惴惴不安,想暗示儿子一番,便对梁启超说:“开宴前,我出上联,你对下联。对得妙,方可举箸,否则,只能在一旁为长辈们斟酒。”梁启超欣然应允。梁父略加思索,便出了个上联: 袖中笼花,小子暗藏春色; 梁启超听了一惊,随后恍然大悟,知道父亲暗示自己,不免有些羞愧,因而对道: 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李兆镜听了拍掌叫绝说:“好!好!让老夫也来考考坚侄。”说罢,吟出一上联: 推车出小陌; 梁启超皱了皱眉头,立刻对道: 策马入长安。 李兆镜又禁不住再一次叫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