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咏史诗思想情感研究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晚唐咏史诗思想情感研究论文 摘要:在思想情感指向上。中晚唐咏史诗多是深刻警醒的规讽与批判。带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同时,随着文人由辞赋型到知识型人格范式的转换,中晚唐咏史诗能够以思辨的眼光。反思政治、历史问题,推翻前案,具有很强的理性精神。另外,在时代环境、氛围,特别是佛禅“空”性思想影响下。又弥漫着浓烈的伤悼之情,表现出历史虚无主义和个体生命哲理意识。 关键词:中晚唐;咏史诗;思想情感指向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题材类型。它以古人、古事与古迹为题材或感触点,对之进行吟咏、思索,以表达思想感情、认识。其创作源远流长。汉代班固的《咏史》标志着此类诗歌的形成。其后西晋左思《咏史》八首、东晋陶渊明《咏贫士》七首、南朝颜延之《五君咏》等诸家作品各有特色,推动了咏史诗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讲,前代作家大多借咏史来表达主体情志,内涵比较单一。如左思、颜延之等人的作品,多通过咏古,抒发有志不遇、仕途蹭蹬的郁愤不平之音。同时,由于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以士族为主体。而士族则“门户已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缺乏关注现实的精神,导致咏史这一现实性很强的诗体,与玄言、山水田园、宫体等诗歌相比,发展相对滞后,创作量较少。因此前代的咏史诗很难形成一定的时代性思想情感指向。到了中晚唐时期,由于衰微黑暗的社会现实和特定的历史文化原因(关于此点,笔者另有《试沦中晚唐咏史诗繁盛的历史文化原因卜文),咏史创作进入了非常繁荣的时期,表既出特定的思想情感取向。 从创作主体上,与魏晋南北朝出身世族的文人相比,唐代文人大多出身寒门,更为关注社会状况,具有注重、批判现实的品格。而中晚唐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已没有初盛唐的昂扬向上、开明恢弘的格局,而是国力衰微,政治腐朽黑暗。在这种情况下,此时期的文人便自然摆脱了抒发个人情志的狭隘主题,开始以冷峻深沉的笔触去批判、讽刺现实与政治,直接揭露社会政治中的奸臣当道、藩镇割据等重大问题,带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如秦韬玉《读五侯传》(《全唐诗》卷六七○): 汉亡金镜道将衰,便有奸臣竞佐时。 专国只夸兄弟贵,举家谁念子孙危。 后宫得宠人争附,前殿陈诚帝不疑。 朱紫盈门自称贵,可嗟区宇尽疮痍。 “五侯”是指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等兄弟五人。《汉书》卷九十八《元后传》记载他们:“臧累钜万,纵横恣意。大治室第,……发民治道,百姓苦其役,内怀奸邪,欲筦朝政,……蔽上壅下,内塞王路,外交藩臣,骄奢僭上,坏乱制度。”此诗对他们作了深刻批判,指出在汉运衰微之际,便会有奸臣佐时。他们只为自己的利益富贵着想,给国家造成了严重危害:“朱紫盈门自称贵,可嗟区宇尽疮痍。”可以说,此诗明显地是为中晚唐时奸臣当道、祸乱朝政而发,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曹邺《秦后作》对秦朝分崩离析后军阀割据与混战予以抨击,认为军阀们“空持拔山志,欲夺天地德”,导致黎民百姓无辜受难,社会秩序混乱,使民族陷入了严重灾难中。“父母骨成薪,虫蛇自相食。鼎乱阴阳疑,战尽鬼神力。东郊龙见血,九土玄黄色。鼙鼓裂二景,妖星动中国……徒流杀人血,神器终不忒。”(《全唐诗》卷五九三)可以说向统治者一味姑息藩镇敲响了警钟。 然而,从总体上,此时期的咏史诗更集中地指向了对君主的规讽与批判。面对昏庸无能、荒淫浮糜的君主,诗人们深感仅以直书现实的写法,已难以唤醒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唯有超越现实而触及现实背后所隐藏的国破家亡这一严重后果,才能对迷蒙中的君主起到警醒作用。这样,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更多地走进了诗人们的视野。春秋时的吴王、南朝诸君、隋炀帝等自然地成为共咏对象。而本朝玄宗时代的兴衰成败,则是更好的当代明证:励精图治可以兴国,而荒淫腐朽必将给国家带来沉重灾难。如,李绅的《姑苏台杂句》(《全唐诗》卷四八二),是有感于“越王黄献吴王黄金楼楣,吴王因造姑苏台,因献楣,遂以黄金尽饰楼,以破其国”(《姑苏台杂句序》)之事,怀古而作。诗作以流丽跌宕的笔势,写吴王荒淫无道,沉溺女色:“西施醉舞花艳倾,妒月娇娥恣妖惑。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最终的结果是:“歌清管咽欢未极,越师戈甲浮江来。”“伍胥抉目看吴灭,范蠡全身霸西越。”实际上是讽规统治者要以史为鉴。又如司空图《南北史感遇》十首其五:“兵围粱殿紧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奸佞岂能惭误国,空令怀古更徘徊。”(《全唐诗》卷六三三)。借南朝梁、陈亡国事,影射唐王朝几被黄巢农民起义军推翻,僖宗逃奔,认为深层原因不在于奸佞误国,而主要是君主自身的问题。可以说,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再如张祜《马嵬坡》:“旌旗不整奈君何,南去人稀北去多。尘土已残香粉艳,荔枝犹到马嵬坡。”(《全唐诗》卷五一一)直接以玄宗史事人诗,委

文档评论(0)

天星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2242001000034
认证主体四川龙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ADW1H0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