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时代的民间故事传说2
我与评弹大家蒋月泉先生相识在六十余年前,相知则始于“”。
1967年下半年,我来沪处理完女儿下乡事,返回苏州前,走在吴江路泰兴路口当时该处较僻静,听得有人在背后叫了声:“徐同志!”回头一看,正是月泉先生。我见他面容十分憔悴,所以回打招呼后,马上追问一句:“你身体好吗?”他答道:“身体倒还好,就是最近中央有位领导事后才知此人是江青点名说我的蒋调是靡靡之音。所以团里准备开展对蒋调的批判,还要我在会上作检查。我对蒋调为什么是靡靡之音还认识不透,所以这篇自我批判稿实在写不出来……”接着他面露企求之色,对我道:“徐同志你笔头了得,阿能帮帮我完成这篇检查稿?”我颇感为难,向他解释:“我虽是蒋调迷,但至今也没有感觉到蒋调中有靡靡之音的成分,所以也实在写不来啊!”他听后颇感失望,不时地摇头叹息。我见之觉得很不忍,便轻声对他说:“你如果单分析自己的蒋调为什么是靡靡之音,从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论角度来检查,是既写不深又表达不透的,肯定难以通过。你只有写过去自己听到别人说蒋调是评弹中最受欢迎、流传亦最广的唱腔后,总是自鸣得意,沾沾自喜,现在一经领导与同志们的揭发批判,认识到蒋调确是毒害与麻痹人民革命意志的精神鸦片。同时也更进一步认识到由于它流传广,也就流毒最深,危害亦最大。自己作为这一流派唱腔的炮制者,也就是人民的大罪人……一顶顶大帽子往头上扣,或可得到领导的认可而顺利过关。”他听后脸上马上露出了笑容,频频点头说:“这好写,我就从这角度来检查!”接着他压低嗓门,微笑着对我补上一句:“听说你过去做过律师,难怪动得出脑筋。”我心想自己回苏州后,也将面临好几场批判会,怎样才能过关,心中还没有数呢!对他的夸奖只得报以惨然的苦笑。
两年后我又遇到了月泉先生,他笑着告诉我,当时他按照我的点子,作了极为“深刻”的检查,总算很快过了关。当时在这种形势下月泉先生能将这样大的事来求助于我,而我亦胆敢帮他出这种点子,说明我俩的友情已升华到相知的阶段。这正应着“患难识知己”之古训。
“四人帮”粉碎后不久,许多著名老艺人相继在电台、电视台甚至剧场内亮了相,却一直未见月泉先生重新登台的消息。我问他为什么不出来表演一场呢?他说因“”期间辍演多年,发音已乏共鸣声,目前正在加强锻炼,并表示待恢复后一定要大唱特唱,再次将正宗的蒋调奉献给喜爱他的听众们。的确,他在这时期练唱的强度很大,不仅在团里练、家里练,有时在星期天上午还拿着三弦到我家,一练就是半天。一日,著名京剧言派老生李家载先生来访,正好遇到月泉先生在我家练唱。待月泉先生练毕回家后,家载兄板着脸对我讲:“这种好事怎么不给我打个招呼,不然我可约一些热爱蒋先生的朋友一起来共饱耳福啊!”我忙制止道:“如果在朋友圈里传开来,我的陋室将被挤塌。你来听我欢迎,但切勿外传!”家载兄会意一笑:“知道了,我不会讲出去的。”此后他便成为来我家听月泉先生练唱的常客。后来我在旧货店淘得一台破旧的盘式录音机,但因当时要凭单位证明才能购得录音空带,所以竟未能将月泉先生的练唱录下来,实是可惜。
一次,月泉先生看着我那台破旧的录音机问,是否有杨宝森的录音带?我告诉他,漏抄指“抄家”的录音带中就有两盘是杨宝森的。他要我马上找出来放给他听。开始是一盘一盘听,后来是一段一段轮番听,最后竟是一句一句反复听,有时还跟着哼唱起来。这种认真劲,我一看便知他正从这久违的杨派唱腔中汲其精粹来丰富自己的艺术。一连几个星期天上午,月泉先生都沉浸在我这两盘杨宝森录音带里。
月泉先生的高足王柏荫兄之爱婿吴越人世兄,知道太老师酷爱杨派京剧艺术,便通过我约请杨派传人汪正华先生夫妇与月泉先生伉俪,在他开设的“吴越人家”面馆聚晤,共同切磋杨派艺术。席间谈及方言与中州韵发音话题时,我向月泉先生讨教:“昆曲中的‘郡’Jun字是发去声,而先生在《战长沙》开篇中的‘抵那长沙郡’的‘郡’是发平声,是否有意偏重吴方言的发音?”月泉先生静思后说道:“承蒙指出,是我唱倒啦!”这一下弄得我颇为不安。席散后月泉先生拉着我的手说:“这‘郡’字平、去声发音极易混淆,我想将‘长沙郡’改成‘长沙城’好吗?”我马上说:“既然原来的录音与其他演员都唱平声,已成规范,不必改了!”月泉先生听后严肃地说:“既然发现了错误,就得改正呀!”但因月泉先生当时年事已高,此后也没有机会再正式录音予以纠正。但通过这事,说明月泉先生对自己的要求极为严格。他对艺术一丝不苟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文艺工作者学习。
1985年月泉先生定居香港,每次回沪总要约我相聚详谈。1999年他在香港不慎摔折股骨,翌年回沪入住华东医院疗养,我曾多次前去探望。月泉先生每见到我,都显得异常兴奋。我怕影响他的健康,便“吓”他说:“你这样激动,我下次不敢再来看你啦!”月泉先生笑答曰:“我不是激动,而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