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写作教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设计.docx

中考作文写作教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作文写作教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设计 屏显:红色字体 【设计背景】 写作中表情达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为直接表达;通过某些特殊的情景、物象来抒发情感,表达志趣,则为间接表达。中国人崇尚含蓄美,在写作方式上习惯间接地表情达意,采用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导语明确提出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然而,大至山川大地,小至草木虫鱼,世间万物都可以是托物言志的对象,如果不圈定一个范围,则会让人有一种无从下手之感。本单元的《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想,何不以“草木”为对象,进行写作实践? 【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阅读以草木为主题的托物言志类散文。托“草木”以言“志”的名家经典散文不胜枚举,这些文章的共同之处是借助某种植物的特征来寄托自己的情怀志趣。但不同作家对同一种植物的态度不尽相同,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衬托所咏之物。其实,草木是没有自我情感的,其精神风格都是人所赋予的。张九龄有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我们反用其诗,提出本课的主题“草木本无心,因人显其志”,在类文阅读、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生命,在思考中独抒性灵。 【教学现场】 一、课前准备,类文阅读 课前搜集整理一些妙趣横生的主题类文,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乐趣,受到启迪。在给学生发放这些主题类文材料时,不妨卖一卖关子:同学们认真阅读这些文章,他们为了抬高自己喜欢的植物的身价,大都“厚此薄彼”,有些甚至“互怼掐架”!比如,《杨柳》一文将怒斥松柏白杨之流为全无良心的东西,“只顾往上长成参天大树”,不似下垂的杨柳“高而不忘本”,可谓别出心裁。相反,《松树的风格》则看不惯倒垂杨柳那婀娜婆娑、没有风骨的媚态;《白杨礼赞》也热情高歌枝干笔挺的白杨,那是顶天立地大丈夫的象征。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十分有趣,大家先自己体会吧!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最近,中国花卉协会发起的国花票选有结果了。大家猜猜哪种花得了第一名?79.71%的人选了“牡丹”,牡丹真的有资格当选为中国的国花吗?一位网友写了一篇有趣的帖子,题目叫“牡丹想当国花,梅兰竹菊都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呢?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文中自有答案。 今天,我们上课的主题是:草木本无心,因人显其志——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解释课题,理解概念 (一)什么叫“草木本无心,因人显其志” 我们先从古诗中找找答案。猜猜以下诗中所写的分别是什么植物? (屏显)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些诗句都是描述某一种草木的,却都倾注了诗人强烈的情感,使原本并无感情的植物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草木本无心,因人显其志”。 (二)什么是托物言志 “草木本无心”化用唐代宰相诗人张九龄的名作《感遇》:“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诗人借兰桂来表明自己皎洁的心志与高雅的情怀,这就是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 (三)中国人的草木情怀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中倾注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草树木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比如,凌霜傲雪的梅、幽雅空灵的兰、虚心直节的竹、冷艳清逸的菊因其不同的特征分別被誉为“高洁志士”“世上贤达”“谦谦君子”“世外隐士”,合称“花中四君子”。千百年来,它们的品质几乎已经固定下来:傲、幽、坚、淡,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精神理想的寄托。我们刚学过的《爱莲说》,就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文章。 四、交流学案,共悟经典 (一)张抗抗《牡丹的拒绝》 1.引导语。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不错,牡丹历来就被人视为富贵花,我们不少人将“花开富贵”的图画挂在墙上,上面画的就是牡丹,因为牡丹象征着荣华富贵。人人都追逐富贵名利,因此牡丹也常常被认为是俗气的花。但是,有一位作家却喜欢牡丹,在她的笔下,牡丹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分享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原文略)。 2.师生交流。 (1)文中提到了牡丹的几次拒绝?它拒绝了什么? (2)你认为牡丹的性子是怎样的?它轻易改了吗? (3)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感叹“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二)丰子恺《杨柳》 1.引导语。 牡丹历来是富贵的象征,这和它的生长环境是有关系的。牡丹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比较“富贵”,天气太冷,她不开花;对于土壤,她也有要求,据说,牡丹是要吃猪肚肠才能长得更好。对于这一点,丰子恺就非常不喜欢,他不喜欢这种“贵”的植物,他喜欢的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