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兴文县黄家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黄家沟煤矿
掘进作业规程
工作面名称:+720西底板抽排巷
编 制:生产技术科
总 工:袁仁启
矿 长:何泽奎
编制日期: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五日
目 录
TOC \o 1-2 \h \z \u 第一章 概 况 6
第一节 概 述 6
第二节 编写依据 6
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7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7
第二节 煤(岩)层赋存特征 7
第三节 地质构造 7
第四节 水文地质 12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14
第一节 巷道布置 14
第二节 矿压观测 14
第三节 支护设计 14
A:临时支护 16
B:永久支护 16
1 三、掘进工作面供风量计算 16
2 四、设备设施 17
3 五、劳动组织与管理 17
4、敲帮问顶及找掉安全注意事项 26
6、防止后路被堵塞的安全技术措施 27
7、防止冒顶的安全技术措施 27
8、通风与瓦斯管理措施 28
9、探放水措施: 29
10、综合防尘措施 31
12、人力推车安全措施 32
13、安全防护措施 32
C、所有工作人员,在放炮前必须预先通知放炮时间、撤离时间,放炮前由当班管理统计进入井内人数、撤离至硐室的人数,确保放炮时除避灾硐室外无人。 32
十、防灭火措施 36
十一、其它 37
十二、附表、附图 37
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概 述
一、巷道名称、位置及相邻关系
该巷道位于人行井+720水平,沿B3垂直20米底板掘进,形成系统,巷道设计标高+720,设计长度350m。
二、巷道用途、性质、设计长度等。
人行井+720瓦斯抽放巷主要用于首采区工作面瓦斯抽放,坡度3‰,总工程量350m
附图一:巷道相邻关系及巷道平面布置图。
第二节 编写依据
一、巷道工程设计及批准时间。
施工设计为《兴文县黄家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851人行井、+720瓦斯抽放巷》。批准时间为2010年3月。
二、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
地质说明书为《人行井+720瓦斯抽放巷掘进地质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10年3月。
三、矿压观测资料。
采用人行井+740m中部车场及其相邻巷道的矿压显现资料。
四、其他技术规范。
1.《矿山安全生产法》;
2.《煤矿安全规程》;
3.《黄家沟煤业初步设计》;
4.《黄家沟煤业安全专篇》。
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 表1
水平名称
+720m
采区名称
+720西底板抽放巷
地面标高(m)
+851m
井下标高(m)
+720m
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无
邻近采区、煤层、巷道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无
第二节 煤(岩)层赋存特征
一、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预计巷道揭露的各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特征分析。
附图二:综合柱状图
二、巷道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煤与瓦斯突出倾向、煤层自然发火倾向及发火期、煤尘爆炸指数、地温等。
根据地质部门提供的资料,该区域无大的断层,绝对瓦斯涌出量3.46m3/min,矿井瓦斯鉴定等级为高瓦斯矿井。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采区别:1采区
巷道层位:全岩。
巷道总长:400m。
一、地层
矿山及邻近分布有二叠系下统茅口组、二叠系上统宣威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及嘉陵江组地层,其上还有第四系的残坡积层。现由老至新将各组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表1-2-1 区域地层与岩性特征简表
系
统
组
段
代号
厚度(m)
岩 性 简 述
三
叠
系
上统
须家河组
T3xj
黄灰至浅灰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烟煤,底部为浅灰色粉砂质粘土岩。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中统
雷口坡组
T2l
110
上部浅灰色白云岩夹白云质水云母泥岩;中部浅灰色泥质白云岩;下部黄灰色至黑灰色白云岩,底部为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常具豆状结构,俗称绿豆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下统
嘉
陵
江
组
第四段
T1j4
75
上部白云岩夹白云质砾岩;中部假角砾状白云岩;下部白云质灰岩、白云岩。
第三段
T1j3
180
上部白云岩;中部含白云质灰岩;底部为假鲕状白云岩。
第二段
T1j2
32
上部水云母泥岩夹粉砂岩;中部假鲕状白云岩;下部泥质粉砂岩,底部为泥岩。
第一段
T1j1
161
上部石灰岩,夹薄层泥质石灰岩;下部泥灰岩,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