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术观点】冯玉雷:浅议玉门关的海关属性及输入商品玉
石的文化意义
1 玉文化崇拜中国现代考古学建立以前,对上古认识主 要来源于传世文献。学术界曾质疑中国的夏朝是否真的存在 过。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中国文明探源经历了“仰韶文 化西来说”、“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东西二元对立说”、 “中原中 心说”和“多元一体说”。20 世纪 90 年代,现代考古学家苏秉 琦提出“满天星斗说”,认为距今 6000 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 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这些文化系统各 有其根源,分别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它们之间的最大共同点 就是对玉的崇拜。中国人与玉有不解之缘。远古时期,先民 就学会识玉、采玉、制玉、用玉,史前大多数墓葬中都出土 璧、琮、璜等玉器。夏商周时期,玉器成为礼制中不可或缺 的圣物,从大禹到周穆王,到卞和,到玉玺,到金镂玉衣, 再到贾宝玉、林黛玉的金玉良缘和乾隆时代的巨型玉雕《大 禹治水图》,直至现代人对玉的挚爱,这种文化基因和遗传 密码就没中断过! 《说文解字》作为中国重要的早期字书, 它的分部、编排和取字,事实上反映了东汉及其前代人对世 界的一般经验和认识。
2 玉帛之路与和田玉输入玉教和玉帛之路是带有中国特色的 文明发生之路,背后隐藏着揭示华夏文明起源的密码。考古 证明,华夏先民凭借雕琢玉器和玉礼器来达到通神、通天的 神话梦想,并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玉礼仪传统。上海交通大学 致远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叶舒宪先生用“玉教” 概括华夏先民对玉石的崇拜。他通过出土玉器考察“前文字” 时代的文化史,并把这种实物和图像信息称为“第四重证据” (也称“物的叙事”和“图像叙事”,)以补充历史学考古学“二重 证据法”和“三重证据法”之不足。他认为,大约从 8000 年前 开始,玉石崇拜先北方, 后南方,最后进入中原, 大约用 4000 年时间覆盖了中国: “第一波为“北玉南传”第;二波为“东玉西 传”,4500 年前扎根中原,以山西陶寺文化玉器和下靳墓地 玉器为代表。中原地区玉礼器的生产伴随着王权的崛起而揭 开序幕,这个过程中,西北的齐家文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一方面, 齐家文化接受东方玉器崇拜观念, 大量生产以玉璧、 玉琮、玉斧为主的玉礼器,成为夏、商、周三代玉礼器的重 要源头;另一方面,齐家文化因占据河西走廊的特殊地理位 置,将新疆和田玉输入中原地区,开启商、周两代统治者崇 拜和田玉的先河。”此后,经过儒家“温润如玉”理念的熏陶, 和田玉独尊的现象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华夏文明发生的巨大 动力和核心价值。二里头文化是公认的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 朝分界的关键钥匙,约在公元前 21 世纪至公元前 17 世纪, 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的洛阳附近和伊、洛、颍、汝诸水 流域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带,出土了成组的青铜礼器 和玉器, 陶礼器也几乎遍及这个文化分布圈。 在陶礼器之外, 起源于山东海岱地区的玉璋等玉礼器又以二里头都邑为扩 散起点,向长江中上游甚至岭南一带传播,直至越南北部。 玉牙璋属玉礼器,又称刀形瑞刃器。石峁文化遗址出土玉璋 多达 28 件。国内出土牙璋情况:四川广汉中兴乡三件;二 里岗一件;二里头两件;山西省侯马牛村一件;福建漳浦眉 力一件,甘肃省三件,香港大湾一件。二里头遗址附近并无 玉矿,制作玉器需从远处输进玉料,但其来源悬而未决。同 样问题也困扰着山西襄汾陶寺文化玉器及临汾下靳村墓地 和芮城县坡头村墓地的玉器材料来源。尤其是 60 公分以上 玉礼器制作需要大体积优质玉料,甘青地区出产此类玉料可 能性最大。 1974 年,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梯形四孔玉刀, 长 54 公分;2002 年青海喇家遗址出土齐家文化三孔大玉刀, 虽已残缺,仍有 33 公分。这表明,甘青地区出产的所谓“祁 连玉”材料具有供应大件玉礼器生产的充足条件。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梯形四孔玉刀 青海喇家遗址出土齐家文化三孔大玉刀 长期以来,因缺乏文献资料,学界对夏朝认识很模糊。随着 近年大量史前考古实物——尤其是齐家文化玉器的出土,夏 朝姿影逐渐清晰起来。甘肃彩陶文化最兴盛时期为马家窑, 发展到齐家已经式微,代之而起的是玉石文化,它与夏朝初 期文化形态高度重合。 齐家文化崇玉风气就是对“禹会诸侯于 涂山, 执玉帛者万国”的最好注解与呼应。 相比较早的红山文 化、良渚文化玉器,齐家文化玉器朴实无华,厚重大气,材 质大体包括石、半石半玉、玉,还有绿松石、天河石等,受 当时经济、交通等条件限制,只能就地或就近取材。考古发 掘和矿石开采活动表明,齐家文化分布范围内存在着丰富玉 矿,甘肃武山、积石山、马衔山、祁连山、马鬃山等地都有 玉矿发现。马衔山处于齐家文化中心区,玉材坚硬、致密、 油脂性强,接近和田玉,有青白玉、白玉、黄玉、碧玉、墨 玉、糖玉、杂色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