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选择的背景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市*项目区 2009 年度工程选址地处**市中部低山丘陵区,
项目区选择面向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需要迫切,地方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集
中连片,规模治理。
根据辽宁省发改委 287 号文件要求,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确定 2009 年度国家水
土保持重点工程选址为**镇**小流域境内。
长期以来,由于受气候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侵蚀面
积占总面积 70.16%,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970t/(km2 a),土壤肥力不断下降,有机质
含量逐渐减少,土地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粮食产量不断下滑,加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徘徊不前。截止 2008 年统计,人均产值为 6709 元,人均年收入
为 4805 元。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另一危害就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水土资源没有得到有效
2
利用,蓄水保土能力不断下降。目前,项目区内水土流失面积为 15.53km ,占项目区总
面积的 70.16%。
为有效遏制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大治理力
度。对于这一问题,**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决定以发展市域经济为切入点,结合
新农村建设,整合资金,整合项目,保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工程顺利实施,并出具
了项目施工承诺、工程占地承诺、地方匹配资金承诺,项目区所在地镇政府通过广泛
宣传,召开项目区行政村村民代表会,用一事一议的方法出具了相应承诺。所有承诺
都证明了我市对项目工程的实施信心与决心。在工程布局上,集中连片,以治理水土
流失为中心,自上而下,沟坡兼治,恢复生态环境,符合治理原则。
工程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高项目区的防洪减灾能力,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促进
区域农、林、牧业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水土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经济
1
全面发展的战略性工程,项目区群众期盼着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 **市**项目区水土
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尽早实施。
1.2 项目区位置和实施编制的依据和过程
2
**市**项目区位于**市中部***镇境内,总面积为 22.13km 。
项目规划基础为 2005 年完成的《**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项目编制的主要参考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规划》、《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第一期工程项
目总体布置及前期工作要求》、《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第一期工程项目可研报
告编写提纲及相关要求》和**市项目区典型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以及《水土保持综
合治理验收规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技术
规范。
2009 年实施项目确定后,设计人员立即展开对项目区所在小流域的土地利用现状、
水土流失状况、社会经济情况等的调查统计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
1.3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概况
**市**项目区为低山丘陵区,土壤在全国属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森林土壤群系,
主要有棕壤土、草甸土两大类。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森林植被属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区。
草场植被属于山地草场类型,是由森林破坏而形成的次生植被 。气候属温带湿润性季
风气候,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 1044mm,多集中在 7、8、9 月份,多年平均气温为 7.9℃,
无霜期 156d。全年平均风速为 2.8m/s,多年平均≥10 m/s的大风全年出现 56d,项目
区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
2
项目区所在的***镇***小流域,总人口 0.11 万人,农业人口 0.11 万人,农业劳
2
动力 0.06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 4‰。项目区总土地面积 2213.30hm ,人均土地 2.01
2 2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