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避雷.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1.中国古建筑本身就装有避雷针 2.中国古建筑是通过绝缘避雷与 自然避雷相结合的一种绝妙技术 。 一.中国古建筑本身就装有避雷针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本身就装已有避雷装置了。所以这么许多高大的古建筑,很少有被雷电击坏的。 中国古建筑有避雷针的证明:在我 国古书 《淮南子 》 、《左传 》 、《谷梁传 》中就有关于避雷针详细的记载 在古建筑中,避雷装置主要是用“雷公柱”。 这种装置有三种形式: 一是亭、阁上的宝顶及佛塔的塔刹,下面设有雷公柱; 二是牌坊之类的建筑,在高架柱处设雷公柱; 三是殿堂的顶上,在屋脊两端的正吻下面,也设置雷公柱。 古代匠人懂得,建筑物的这些部位,都是最易受雷击的地方。 1 若是楼阁、亭子、佛塔等建筑,则由顶上的火珠、宝珠、宝顶等接受雷电,由雷公柱传至柱,引入地下。其做法都差不多。 2 殿堂屋顶上的正吻,是房屋的最高处,而且是尖端,所以最易被雷击。避雷的做法是,正吻触雷后,其电流便沿正吻内的雷公柱、太平梁、角梁、沿柱等引向地面。在这里 ,雷公桩 、沿柱角梁等充作了雷电引下线 雷公柱、沿柱、角梁等,不能用一般的木材,所用的木材大体有:楠木、格木、松、柏等,这些木材都有较好的导电性,有的也用金属(铜、铁等)。 如北京昌平时长陵的棱恩殿上用的是楠木;又如广西容县的真武阁上用的是格木,即铁力木。这些木材都有导电性。 二.中国古建筑是通过绝缘避雷与 自然避雷相结合的一种绝妙技术 。 三个方面: 1.建筑材料和结构 2.地理环境 3.生态环境 1.建筑材料和结构 以建筑材料和结构而言 ,我国古建筑不外乎纯金属建筑物 【如武当山金顶 、五 台山铜殿 、铜塔 】,以砖石 为主和 以 木材为主 的三种类 型 。 台基使 用 的 主料为砖 石 ,灰浆 由 白灰 、糯米 、白矾等合成 ,地下则铺有厚达一 尺 的焦炭 墙体 主料 为木材 、砖石 、灰浆 、白灰 、桐油制的油灰 ,以及麻 、油漆等。 所有这些材料 ,无不 具有极好的防潮 防腐性能 ,因而 ,不难发现整个建筑犹如一个 良好的绝缘体 。 2.地理环境 从绝缘避雷的角度看 ,古建筑大都选址于 居高面南 、前临溪谷 、大海或低地 ,后有丘陵 、大山或高地 。由于可享受 阳光的照射 ,不断获得清新爽快 的风吹 ,故可使建筑物免受潮气的侵袭 ,永保清凉干燥状态 3.生态环境 三面环 山也是防雷佳境 ,据研究 ,环 山形地带 以上的雷电均可被大 山 、树木等 自然消除 ,因而 具有 极 强 的 消雷 能力。 例 ————五台山佛光寺古建筑避雷原因探析 山西是我国现存木构古建筑最多的省份 , 其中佛光寺古建筑尤其是东大殿 ,从建成至今虽历时千余年依然保存完好 ,其保存至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这里仅从避雷方面分析佛光寺古建筑存世的原因。 佛光寺所处佛光山 ,海拔 1 320米。佛光山区 “ 冬季最低气温约 - 25 . 6 ℃,夏季最高气温约 35 . 5 ℃,最大风力为 19 m / s,年最大降雨雪量为 690 . 4毫米 ”,年平均雷暴日数为 40天左右 ,属雷电活动 较多的地区。 虽然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 ,佛光寺虽曾数度被毁 ,却均系人为原因 ,并没有该寺建筑因雷电受损的记录。 就佛光寺最高的古建筑东大殿来说 ,按照现代防雷理论 ,可用如下公式算出东大殿应受雷击的次数: N = 0 . 015 × k ×n × π×(5 h /1000)2× m 【式中: n为每年雷日数 , h为建筑物高度 (米 ) , m为 建筑物的年龄 , k为地形修正系数 ( k = 1~2)。取 k = 1 . 8, n = 40, h = 32 (包括叠坎和台基部分 )】 从大中十一年 (857年 )算起 ,至今 1151年中应受雷击次数 N = 100次。事实上该殿从未遭受过雷击。而从前述佛光寺所处地区并不利于寺内建筑物避雷 ,因此 ,该寺古建筑不遭雷击一定存在合理的避雷机制。 (一 )利用了自然消雷及雷击选择性所谓自然消雷是指地球表面的感生电荷在雷云电场的作用下 ,通过尖凸物如树木、 山峰、 岩石、 建筑物等产生电晕电流 ,将雷云所带的部分电荷以缓和方式释放。这一放电过程虽然没有雷电强烈迅猛 ,但在一些情况下也会伴随发光现象。 关于佛光寺的这类发光现象在历史文献多有记载 , 如明《清凉山志 》 中载:“ 明万历元年正月上元日 ,北台大雪怒风 ,神灯遍野。在刹端者 ,其大如斗。僧无用者 ,指以示众 ,指端即现一灯。既而沾衣拂面 ,皆神灯也。 ” 书中还有多处有关神灯、 圣灯等的叙述。 《广清凉传 》 中关于佛光寺名由来的

文档评论(0)

smash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