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版真题)2021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附详解).doc

(word版真题)2021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附详解).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省2021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科综合物理局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共47分,1~19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20~22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 以下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人正常体温约为37.8℃ B. 初中语文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D. 正常人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人正常体温约为37℃,故A不符合题意; B.初中语文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左右,故B符合题意; C.1个苹果的质量约为,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常人脉搏跳动8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故D不符合题意。 应选B。 2. 如以下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关于编钟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B. 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 C. 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D. 通过钟声能判断钟否破损,只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不相同,故B错误; 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故C错误; D.声音可传递信息和能量,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 应选A。 3. 以下光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 A. 在平静的湖面看到蓝天白云——光的直线传播 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似变浅了——光的反射 C. 日出时,看到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光的折射 D.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光的反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在平静的湖面看到蓝天白云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似变浅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 C.日出时,看到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 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D错误。 应选C。 4. 图所示是探究电磁感应的实验装置,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 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作了电动机 C. 导线在磁场中沿不同方向运动,导线中都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D. 如果磁感线和切割磁感线方向都变得相反,导线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A错误; B.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作了发电机,故B错误; C.导线在磁场中沿与磁感线平行的方向运动,导线中不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故C错误; D.如果磁感线和切割磁感线方向都变得相反,由右手定那么得,导线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发生改变,故D正确。 应选D。 5. 如下图的做法中符合平安用电原那么的是〔  〕 A. 用湿抹布擦发光的灯泡 B. 发现有人触电迅速切断电源 C. 用手指触碰插座的插孔 D. 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用一个插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用湿抹布擦发光的灯泡,水可以导电,有可能会造成触电事故,故A不符合题意; B.发现有人触电时,应该立即切断电源,可防止救人时引发新触电事故,故B符合题意; C.平安用电要求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插线板供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工作,易造成干路电流过大而发生过载,故D不符合题意。 应选B。 6. 我国北方秋、冬两季的清晨,树枝上常出现雾凇,那么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小明做了如下图实验来进行探究,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参加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发现易拉罐内有冰与盐水混合物,底部出现了白霜,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 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 雾凇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 D. 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详解】A.雾凇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固态的冰晶附在树枝上形成的,故A正确; B.白霜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底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雾凇是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中放出热量,故C正确; D.一个标准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水蒸气要凝华成小冰晶需要温度降低到0℃,且需要不断放热。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参加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

文档评论(0)

138****60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