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3课《右溪记》精题精练(鄂教版八年级下册).docVIP

语文:第23课《右溪记》精题精练(鄂教版八年级下册).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3右溪记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水抵(   )两岸,悉皆怪石。 ⑵清流独石,洄(   )悬激注。 ⑶徘徊溪上,为之怅(   )然。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悉皆: ②名状: ③怅然: ④徘徊: 3.翻译句子。 ⑴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⑵可为都邑之胜境。 ⑵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⑷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4.本文尽管着墨不多,却抓住了景物的基本特征,既有具体的描绘,又传示空间布局整体性的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整个环境以“ ”为中心物象,兼以“ ”“ ”,三者各具风格自成一趣。文中写三者的典型语句分别是: 。 5.读罢全文,你若进入“右溪游览会有怎样的感受? 二、同步解读 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南流数十步合营溪(合: ) ②悉皆怪石(悉: ) ③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宜: ) ④乃疏凿芜秽(乃: ) ⑤植松与桂(植: ) ⑥遂命之曰“右溪”(遂: ) 7.试将本文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8.右溪的位置在哪?命名的原因是什么? 9.用文中原话回答问题。 ①开发右溪的价值何在? ②文中如何叙述整治右溪的经过? 三、美文赏读 宜都记(节选)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两岸高山重,嶂,①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即至,欣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矣…… 相关链接: ●本文选自清代杨守敬书法珍品《宜都记》。 ●杨守敬,湖北宜都人。清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大书法家。所著《水经注疏》倍受世人推崇;其书法独拔艺林,自成一格,享誉海内外。 10、根据划线①句,写出一个所学文言课文中与其意思相同的名句。 11、根据划线②句,写出一个你所联想到的古诗名句。 12、解释文中加点的“书记”和“相关链接”中加点的“疏”。 ①书记: ②疏: 13、根据原文行文思路,请你判断,“始信耳闻之不如亲矣”之后文章将会写些什么内容。你不妨试补写两句。白话亦可,文言文亦可,文白夹杂亦可。 (参考答案:1.略 2.①全是②说出样子③心情不愉快,有遗憾④来回地走 3.⑴高大的树木,奇特的翠竹,枝影下垂,互相遮蔽。⑵可以成为都市中的名胜区域。⑶因为溪水在道州的右边,就命名为右溪。⑷把文字刻在石头上,明白地告诉后来的人。 4.小溪;岸石;竹木;(水)洄悬激注、(石)欹嵌盘屈、(木)垂阴相荫。 5.大自然的清幽奇巧,宁静而有生气,和美又觉幽妙。(成理成文即可) 6.①汇合,汇人②全部③适宜④于是⑤种植⑥因此就 7.见“文章脉络”。 8.小溪的位置在道州城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小溪在州右,因而命名为“右溪”。 9.①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②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2、①书记:资料(书上)记载;②疏:分条说明的文字 13、无标准答案。只要所写的内容是描绘三峡美景或议论“耳闻之不如亲矣”的即可)

文档评论(0)

文海网络科技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从事文档编辑设计整理。

认证主体邢台市文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30503MA0EUND17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