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县河边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doc璧山县河边小流域.docxVIP

璧山县河边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doc璧山县河边小流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 精品 Word 欢迎下载 可修改 璧山县河边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田学基 (璧山县水务局 重庆璧山 402760) [摘 要] 通过介绍璧山县河边小流域1994~2000年间的治理经验,研究探讨了水土保持对减少水、土、肥流失及促进当地农村各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并进行了综合治理效益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经济上非常合理可行。 [关键词]水土保持;效益分析;河边小流域 河边小流域,距离璧山县城约8km,包括璧山县河边镇的22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51.1km2,总人口25100人,其中农业人口23343人,农业劳动力15549人,农业人口密度457人/ km2。小流域属低山丘陵区,出露的主要地层有侏罗系的遂宁组、沙溪庙组,三迭系的须家河组;流域内成土母层多,土壤有机质少,腐殖化程度低,粘化和淋溶积现象普遍,酸度和碳酸盐反映不稳定,有黄壤、紫色壤、潮土、水稻土、红壤土五大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早冬暖、夏多伏旱、秋多绵雨、冬霜云多、雨量充沛、雾多日照少,多年平均气温17.8℃,无霜期315d,≥10℃积温为5952.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43mm,年内分配不均,5~10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均日照数1250.2h,太阳总辐射量34600J/cm2。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有水土流失面积22.0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3.07%,年均侵蚀模数达4097.68t/km2.a。治理前的土地利用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河边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表 土地结构 基本农田 坡耕地 经果林 有林地 荒山 疏幼林 其他 合计 面积(hm2) 1557 1566 190 954 193 442 208 5110 占总面积(%) 30.47 30.65 3.71 18.67 3.78 8.65 4.07 100 从表1可以看出,农、林、果用地比例为16.38:7.35:1,坡耕地、荒山、疏幼林面积较大,经果林面积过小。流域内生产条件差,交通、文化、通讯、经济发展明显滞后,既没有发挥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又没有协调好农、林、牧、渔各业的发展,粮食单产和农村经济收入一直较低。1993年粮食总产量1340.2万kg,平均公顷产粮仅为4291kg,人均占有粮食533.9kg,农业总产值3305万元,人均纯收入789元。 小流域1994年被长江水利委员会列入“长治”第三期工程,1999年被列入水土保持国债重点治理项目。1994~2000年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66 km2,占应治理面积的89.32%,平均年治理2.81 km2,年治理速度12.76%。在治理过程中,以坡耕地改造为重点,以发展经济果木为突破口,狠抓植树造林,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工程措施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按照“平、固、厚、美”4字经验,修建高标准石砍坡改梯25hm2,土坎坡改梯189hm2,修建水平截流沟和纵向排水沟8.6km,沉沙凼254个,蓄水池22口,蓄水0.44万m3,田间耕作便道8km。生物措施防护方面,兼顾生态和经济两方面的效益,封禁管育442 hm2,营造水土保持林638hm2(退耕还林445hm2,荒山造林193 hm2),发展经济果木348 hm2,种植桑树30万株,优质水果57.94万株,地埂种植黄花菜8万株。耕作措施方面,改顺坡种植为横坡种植324 hm2。另外,推广沼气池50户。 小流域综合治理投资分为国家补助、地方匹配、投劳折资三部分。投劳按流域各类工程平均用工推算,工值折款按流域内当年平均雇工最低额(12元/d)计算,工程总投资=734.80万元。按1994年初一次投入计算。 经过7年的综合治理,河边小流域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0年顺利通过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的验收。下面就其综合治理的效益进行估算和分析评价。 1 综合治理效益估算 效益估算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为依据,并参考《水利经济规范》(SD139-85),效益计算期15a。 1.1 生态效益 通过坡面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综合配置,流域内微地形得到改变,形成了林地、梯地、沟、凼、池等工程的节节拦蓄和较为完善的群体防护体系,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拦蓄和调蓄径流能力大大提高。据调查,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土后,土层增厚30~50cm,土壤养分提高1倍以上,孔隙度增加4.6%,田间持水量提高17.3%,土壤含水量增加13.4%。经计算流域内各项措施的蓄水能力为469.02万m3,蓄水效益达到42.65%。 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流域内土壤年均侵蚀模数由4097.68t/km2.a减少到989.55t/km2.a,年土壤侵蚀量也由原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