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 精品 Word 欢迎下载 可修改
作业(1)
习题2.6 (P75)
根据节有关SP2的介绍,试回答:
SP设计者为了赶上市场作了什么决策?
SP设计者为了达到系统通用采用了什么相应的技术?
SP系统是如何支持4种SSI的:单一进入点、单一文件层次、单一控制点和单一作业管理系统?
SP设计者为了增加带宽,在通信子系统中主要使用了什么技术?
答案:IBM Sp2系统主要包含一下的一些特性:
为了赶上市场,遵循Moore定律,采用灵活的机群结构;
为了达到系统通用采用了标准的系统环境和标准的编程模式;
采用部分的单一系统映象支持4种SSI。
为了增加带宽,在通信子系统主要实现了同时连接以太网和高性能开关网。
习题3.4 (P99)
综合比较等效率、等速度和平均延迟可扩放性度量标准之间的异同性。
答案:三种度量可扩放性的标准是相互等效的。三种度量方法的基本出发点都是抓住了影响算法可扩放性的基本参数To,只是等效率标准采用解析计算的方法得到To;等速度标准将To隐含在所测量的执行时间中;而平均延迟标准则是保持效率为恒值时,通过调节W与p来测量并行与串行执行时间,最终通过平均延迟反映出To,所以等速度与平均延迟标准都是辅之以测试手段而得到有关性能参数来评判可扩放性的;而等效率标准则是通过解析计算开销参数To来评判可扩放性的。
习题3.6 (P99)
使用40MHZ主频的标量处理器执行一个典型测试程序,其所执行的指令数及所需的周期数如表所示。试计算执行该程序的有效CPI、MIPS。
指令类型
指令数
时钟周期数
整数算术
45,000
1
数据传送
32,000
2
浮 点
15,000
2
控制转移
8,000
2
答案:机器的时钟周期为τ ,程序中指令总条数为IC,执行每条指令所需的平均时钟周期数为CPI,则一个程序在CPU上运行的时间 T为:
T =IC×CPI×τ = C×τ
CPI = C/IC
C= (45 000+32 000*2+15 000*2+8 000*2) = 155 000
CPI =1.55
MIPS( 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MIPS = Ic / (T×106)= f / (CPI×106 )
= (40×106 )/(1.55×106)
≈ 25.8
作业(2)
习题5.3 P136页
给定序列(33,21,13,54,82,33,40,72)和8个处理器,试按照下述算法构造一个在PRAM-CRCW模型上执行的快排序所用的二叉树。(包括root值,Lc和Rc值,最后用处理器号表示的树)
输入:A[1..n]和n个处理器,并且A[i]保存在Pi的LM中
输出:二叉排序树root, Lc[1..n], Rc[1..n]在SM中
Begin
(1)for each Pi par-do
(1.1) root=i
(1.2) fi=root
(1.3) Lci=Rci=n+1
end for
(2)repeat for each Pi, iroot par-do
if (Ai Afi) or (Ai= Afi and ifi) then
(2.1)Lcfi=i
(2.2)if i=Lcfi then exit else fi= Lcfi end if
else
(2.3)Rcfi=i
(2.4)if i=Rcfi then exit else fi= Rcfi end if
end if
end repeat
End
答案:以下给出一种正确答案:
排序过程的数据分布如下
(a) 初始数据
处理器编号
1
2
3
4
5
6
7
8
对应的A[i]
33
21
13
54
82
33
40
72
(b) 执行完算法中的(1) 循环
root = 6
(c) 执行完一次(2)循环
处理器编号
1
2
3
4
5
6
7
8
对应的Lc [i]
1
对应的Rc [i]
8
(d) 再执行完一次(2)循环
处理器编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问卷调查.docx
-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实施(doc ).docx
- 企业竞争对手分析.docx
- 企业管理三株公司的成功营销.docx
- 企业管理十大理念.docx
-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三个步骤.docx
- 企业管理方法与艺术复习题.docx
- 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总结.docx
- 企业管理咨询案例分析讲义(新版).docx
- 企业管理表格物料管理B纵表格.docx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