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季蚊蝇消杀行动简报
1. 有谁晓得地震科普学问方面的专业网站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 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剧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两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 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 震源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63年发生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北部海疆的5.8级地震,震源深度786公里。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形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遭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 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而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达水平晃动。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依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纳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时肯定点地面震惊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有一样。 同一个地震,震级只要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 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地震烈度是常常使用的一个名词。 划分烈度有定性和定量标准。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见下表),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参考材料:/dzzs/01.htm 1、紧急避险 (1)紧急避险的重要性。阅历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觉地光、地声,感觉有震惊,到房屋破坏、倒塌,构成灾难,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 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人们只需把握肯定的学问,事先有一些预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糊涂,就可能抓住这段珍贵的时间,胜利地避震脱险。 有人调查过唐山地震幸存者中的974人,发觉其中258人实行了避险措施。这258人中有188人胜利脱险,占72.9%。 说明只需避险方法正确,脱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2)逃命准绳。 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实行就近躲避,震后快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方法。当然,假如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能直接跑到室外平安地点也是可行的。 在1556年陕西华县8 级大地震的记载中也总结到:“卒然闻变,不行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是说,突然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向外逃,而要躲避一时等待地震过去,还是有盼望存活的。 这“伏而待定”,高度概括了紧急避震的一条重要准绳。 为什么地震霎时不宜夺路而逃呢? 这是由于: —现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层楼房,根原来不及跑到楼外,反倒会因楼道中的拥堵践踏形成伤亡。 —地震时人们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可能性最大。 —地震时房屋猛烈摇摆,形成门窗变形,很可能打不开门窗而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