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书斋文化观照下的《项脊轩志》.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书斋文化观照下的《项脊轩志》 曾被黄宗羲许为“明文第一”的归有光,其实际的文 学成就并没有通常想象中的那么高,这很可能与其思想受到 正统儒家特别是程朱理学的强大影响有关,这种倾向对于纯 文学所必需的真性情的自由抒发以及对审美性的追求,都是 非常不利的。 “因此,就总体来说,归有光的文章也是崇儒 阐道那一套。只是有少数文章,还能在不违背‘道’的前提 下以情动人,那就是《项脊轩志》 《先妣事略》 《思子亭记》 《寒花葬志》几篇。”[1] 这“少数文章” ,几乎全都与“家庭私情”有关。家庭 是展现真性情的场所,社交性、事务性的伪饰在这个场所中 会自然而然地脱卸掉。 《项脊轩志》 《先妣事略》 《寒花葬志》 等怀人名篇的相似之处在于,均以家庭为对象,以自己的成 长感受为内核,写得可谓“风神摇曳、情韵深长,于平淡琐 细中寄寓沧桑之感” [2] ;不同之处在于,缅怀故去的亲人, 回忆逝去的往昔,都由这所名为“项脊轩”的小小书斋串联 起来。 作为书斋的项脊轩, 事实上是归有光的一个矛盾 “情结” 所在。明清时代的江南,书斋作为庭院建筑的一部分,成为 文人士大夫前所未有的生命依托之所,由此形成了和西方 “书房”文化迥异其趣的“书斋文化” 。士大夫在书斋的方 寸天地中, “将经营书斋作为寄情人生的文化载体,书斋的 意境、陈设、器具等都融入了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书斋也成为他们的最终归宿和心灵栖息之地” [3] 。归有光和 他的项脊轩,同样如此。书斋中所包蕴的“文化基因” ,既 时时触动他的“文化神经” ,又与现实中的种种不堪形成鲜 明对比。可以说,项脊轩作为归有光“独语”的天地,给予 了他无限的庇护与安慰;然而,书斋之外,生活的艰辛悲苦 纷至沓来。归有光年轻时始作《项脊轩志》 ,多年后回头重 新审视自己的这段生命历程,封存的记忆瞬间被激活,情感 的大门再次轰然打开,而这正是《项脊轩志》感人的重要内 因之一。 一、书斋:追慕圣贤的教化之地 归有光有这样一段记述: “余读书于陈氏之圃,圃中花 木交茂,开门见山,去廛市仅百步,超然有物外之趣……每 环坐听讲,春风动帏,二鹤交舞于庭,童冠济济,鲁城沂水 之乐,得之几席之间矣。 ”(《群居课试录序》)[4] 这是归有光 30 岁时在马鞍山陈仲德家塾读书时生活的写照, 同时也是他 对理想书斋生活的一种表达。 30 岁的归有光,回想 10 余年前“束发读书轩中”的生 活,与目下的陈氏家塾相较,一定会对项脊轩的窄小阴暗、 简陋破旧,即所谓“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 泥渗漉”,“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等情景,大生 感触。但是,书斋面貌可以不同,书斋中人的追求却并没有 改变。当年他的祖母来轩中探望他时, 就曾疼惜这个孙儿 “竟 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在项脊轩中读了哪些书, 《项脊 轩志》中没有记载,但祖母“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 可待乎” 的喃喃自语, 和她所拿来 “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的笏板等,对归有光苦读圣贤书、走科举之路的强大激励作 用,是不难想象的。 明代科举进入鼎盛时期,文人真正挤上独木桥的时期也 正由此始,科举之风影响、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社会 生活、思想文化等各个角落,一般读书人,很少有从一开始 就绝意仕进的。书斋,就是文人出将入相、致君尧舜自我人 生规划的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