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视散文代表作品论
中国电视散文的发展从 1984 年起步探索至今,走过
了不平凡的二十多年历程,产生了无以数计的作品,有些作
品如过眼云烟,有的却像里程碑一样永远刻写在电视散文发
展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觉得电视工作者在
这十年里,在文学节目上辛勤耕耘,已经产生了一批既具有
开拓性,而在艺术上又完整,具有感染力的说服力的作品。
这批作品从理论研究角度上,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它们可以
给我们提供做解剖的样板。从实践角度说,它们也为将来的
实践提供了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可以直接指导实践。 ”1995
年 3 月,江苏电视节上,资深电视评论家蔡骧说了这段话,
那正是电视散文创作的高峰期。 的确,有大量的不同风格的、
具有开拓性的电视散文成为当时电视文学节目论坛的“样
板”。
同文学散文一样,电视散文形式多样,常见的以叙述性
散文(或记人、或叙事)和抒情性散文(或借物言志,或借
景抒情)为主。但也有一些新的电视散文形式,下面选取几
个代表作品加以分析。
一、写景抒情性代表作品――《荷塘月色》
80 年代初, 江苏台率先拍摄了电视散文及其他电视文学
作品(电视诗歌、电视小说、电视报告文学) ,得到了著名
作家陈白尘的首肯。从此,他们一发不可收拾, 1995 年开播
了《文学欣赏》电视文学节目,并播出了一系列经典作品。
完成于 1984 年 6 月的《荷塘月色》取材于朱自清的同
名散文。此片当年获得中央电视台“综合文艺奖” , 1993 年
首届全国电视散文大赛三等奖。这部作品成了电视散文话语
中的经典作品之一。
《荷塘月色》优美的文字, 脍炙人口, 早已被奉为经典。
与文字散文所不同的是,电视散文的抒情性体现在电视画面
上,它不靠字幕以及画面中的人物、故事、作者本身感情的
流露,更多的要体现在电视画面结构形式来传达感情。电视
散文《荷塘月色》抓住忠实于原著意境核心的景物:月光、
荷塘,利用角度、光线、色彩、构图等多种手段,通过荷塘
和月色等景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相互关系的描写,使写景和抒
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首先采用了以蓝、黑为主的冷色调,
画面构图追求封闭式,即把画面主要对象安放在传统九宫构
图中四条直线的四个交叉点上,或放在对角线的交叉点上,
给人以稳定感。屏幕的竖遮幅画面,带有浓厚的中国古典国
画装裱的风味,吸收传统绘画艺术构图形式,在视觉上带来
了情感的互动效果――移情快感。原文文字采用配音朗诵得
以再现,著名播音员毕克那男性低缓、深沉的朗诵衬托出朱
自清先生“颇不宁静的心情”以及文中传达出的“浅浅的忧
郁”,在清幽如水流淌的音乐声中,整篇电视散文突现出了
应有的抒情氛围――静谧、安详。
这篇作品显出江苏台电视散文创作的某种特征。 (1)、
在选材上,以改编文学散文名篇为主,在散文名篇基础上进
行再创造,用电视手段进行审美新阐释。这对于优秀散文名
篇的推广与普及自然意义深远。这种改编名著的创作模式,
曾一时成为电视散文的主要方式,并居有主导地位,具有普
遍性。它们所体现的主要是散文的审美品格和意蕴,由于这
些散文本身就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并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现在又有电视语言的烘托、渲染和对意蕴的揭示,能帮助观
众欣赏散文。所以这类散文很快被观众轻松地接受和认可。
(2 )、创造了电视散文的基本范式:首先,找到作品描写的
核心景物或风光(不受具体人、事、地所限) ;然后,从不
同角度拍摄景物,用电视的光线、色彩、构图等形式上的技
巧加以组合、编辑,再用电脑技巧加以包装;第三、配上优
雅轻柔、节奏缓慢的抒情古典音乐;第四、配上朗诵(著名
播音员的标准普通话) ;最后、选准屏幕的某个位置加上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