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儋州.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东坡在儋州 苏东坡在儋州 作者:刚峰先生 一 绍圣四年(1097),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被谪居海南昌化军(今儋州)。 七月的海南,阳光毒辣灼人。 已近垂暮之年的苏轼携次子苏过,在一家人的扶送下,跄跄踉踉地来到了海安。在即将渡海时,苏轼老泪纵横,拱手与长子及诸子预作诀别。一家人恸哭于海边,悲愤交加,其情凄惨,令人感叹! 一个闻名于世的大作家,人已六十有二,过了退休的年龄,不仅没有高官厚禄,留守京都,象现代的某些作家那样,弄个副部级待遇,住作家楼,出门有车,反而还要被迫投荒南蛮之岛、家离子散。 苏大师的心情十分暗伤。 遥望这海天茫茫无际、四周环一岛的晚年居住地,苏轼禁不住发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的悲哀慨叹。苏轼不得不给诸子留下:“首当作棺、次当作墓、死则葬海外”的遗嘱。 然后,在次子的撑扶下,渡过白浪滔滔的琼州海峡,沿着琼西荆剌丛生的小道,向儋州走去。 苏轼在路上走了多少天,今无从考证。但当苏轼来到昌化军衙门前时,肯定已没有了昔日在京都时的恣肆张扬、强梁霸气了。当著屐破裘、形销骨立的苏大作家携其子,站在昌化军使张中面前时,令张中扼腕感叹! 张中官不大,顶多只是个正处。但这位进士出身的文化人,打小就一直钦佩苏东坡。当年,在京都投考时,要想见一见当时处在云蒸霞蔚的苏大师英姿,非常艰难,别说这样面对咫尺。文人出身的昌化军父母官张中,对大文豪苏轼的仰敬,想不到到是在这么一种形情下谋面;文人出身的张中对苏东坡的蒙难,十分同情。 苏轼来昌化军虽然挂着“琼州别驾”的衔头,但明眼人一看就知是个虚职。况且,当权的政敌对贬谪到昌化的苏轼有三不禁令:“不得食官粮、不得住官舍、不得签公事”。然而,文人气十足的张中没有理会朝庭的红头文件。“海国此奇士,官居我东邻”。张中不仅好洒好肉供应,而且还经常将“公事请教一二”。让苏轼这种怀才不遇的落拓文豪,心情终于有了一丝慰藉。 然而,好景不长。半年后,湖南提举董必察访广西,闻知此事,即遣使者渡海,先是罢了张中的官,后是将苏轼父子逐出官舍。一个小文人为一大文豪便就此断了前程。 张中只好卷起铺盖走人。 苏大作家为这位在自己落难时给予关照,而受牵连的朋友,只得送首诗《送昌化军使张中罢官赴阙》于他,算是诀别,也是感激。 苏轼在失去生活来源后,只得用积蓄,在城南桄榔林下,买了块薄地结茅于其下,躬耕自处、自食其力。 仿佛到此时,苏大作家对人生、对仕途才有了些醒悟。 穷愁潦倒的生活,反而使他的心情得到了调整。 在谪居儋州三年的时光里,他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共写诗一百二十七首、词四首、各种表、赋、颂、碑铬、论文、书信、杂记等一百八十二篇。这时期的作品,已没有了大江东去的奥衍闳深;也不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是在大量的农家生活的纪实中,追求陶渊明悠扬自乐的隐逸生活。 实属不易! 1 二 苏轼是北宋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家。 诗词、散文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苏轼还是北宋著名的书画家,对音律、医学、金石、养生学、水利工程等科学也颇有研究,可谓才华横溢。 可苏大师一生厄运甚多,仕途上屡遭贬谪。原因何在? 应该说,苏轼的青少年时代还是很顺畅的。 从小就受父亲苏洵的文化教养与熏陶,苏轼就展现出文学天赋。嘉礻右二年(1057)二十一岁的苏轼与弟苏辙跟随父亲来到汴京赶考,兄弟二人同科获进士及第,深为主考官欧阳修年器重。我的老乡欧阳修是个重人才的伯乐,自己虽已身居高官,且一手散文写得流丽隽逸,但从不怆然傲岸。 那时,赣文化十分灿烂,在江西这块三面是山,一面临江的丘陵地带中产生出一大批文人墨客,出仕入相,占据着不少重要官位,并繁衍明未清初,长达近千年之久,亦成为目前经济落后的江西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苏轼是四川眉山人,与欧阳主考官并无乡党之谊,欧阳翁为何要屡次关照?先是推荐参加制科考试被录取,后又为只当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小官的苏轼到处荐举,可谓费尽心机,直到荐举到当时的宰相王安石为止。 作为欧阳修的乡党的王安石,尽管文学才情不如欧翁,但治国才情高昂。王与欧的家乡相距不过百余里,又都是进士出身入仕,但俩人走的不是同样的路。欧阳修入仕后,仍然做的是文化方面的事,而王却在出仕后,挤进了权力顶峰的高层斗争并终逐心愿。 严格意义上欧阳修是王安石的老师。王年轻时文才出众,很得当时已入仕且大王一轮的欧阳赏识。王2

文档评论(0)

180****8756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盛世风云(深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069269024M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