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背景简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的社会历史背景 背景4——思想基础:民主革命观点深入人心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发展为三民主义。 B 舆论上:与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展开论战。 三民主义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同盟会的《军政府宣言》、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和《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等文章中,把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归纳为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正当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革命思想,发展革命组织,积极进行推翻清王朝活动之时,死守改良主义的康有为、梁启超对革命派大力攻击。 论战在报刊上进行。《新民丛报》是保守派的主要喉舌,《民报》是革命派的主要阵地。论战主要康有为围绕三大问题展开。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问题1: 要不要反满,要不要推翻清王朝。 问题2: 政治改革是实现君主立宪还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问题3: 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论战持续了两年,最后以光绪三十三年(1907)冬《新民丛报》停刊而终止。革命派取得胜利。通过辩论,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为辛亥革命作了准备。 辛亥革命的社会历史背景 背景5——武装方面: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 辛亥革命前期革命派组织了一系列的起义,其中1911年黄花岗起义最为著名。 * * * * 0 6 5 4 3 2 1 7 8 9 0 6 5 4 3 2 1 7 8 9 5 4 3 2 1 年 0 6 5 4 3 2 1 7 8 9 0 6 5 4 3 2 1 7 8 9 1 6 5 4 3 2 0 7 8 9 0 0 前 一场革命正式拉开了序幕,这场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接下来让就我们进入这段历史 辛亥革命背景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通过介绍孙中山的早期活动来说 明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主讲内容 孙中山 早期活动 综述 社会历史 背景 阶段一 阶段二 早期活动 情况简介 阶段三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后改逸仙,号日新,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人称中山先生。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在与资本主义接触较多的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一个农民的家里。在读私塾时,听到了许多关于太平天国的故事,对洪秀全十分敬慕,这给幼年的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阶段(一) 1892年孙中山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他在广州和香港学医期间,密切注视当时正在进行的中法战争的发展,他看到了中国人民反抗法国侵略的顽强斗争,也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妥协退让,激发了他发奋御敌的决心。 历史背景: 1. 中法战争 外国入侵,清政府腐败无能。 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那一年,孙中山不惜长途跋涉,从广东到了天津,上书李鸿章。但是孙中山的主张对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洋务派头子李鸿章来说仍旧是格格不入的,并没有被接受。 历史背景: 2.甲午中日 战争 上书活动失败以后,他游历了北京等各地,所见都是一派腐败没落的景象。 辛亥革命的社会历史背景 背景1——社会状况: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辛亥革命的社会历史背景 背景2——物质基础: 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列强开始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时商品输出仍然在继续扩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热潮。 辛亥革命的社会历史背景 背景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组织的建立 1.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标志兴起。 2.同盟会 1905东京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阶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