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色经典小故事: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
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 1928 年 11
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
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
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
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
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
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
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
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
上吧 ! 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
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
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红色经典小故事: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
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 年 7 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
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
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
“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 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
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
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
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 了,不知道是谁在
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
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
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
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
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
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
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
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
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
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
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
他那双明亮的大眼
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
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
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
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
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
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红色经典小故事:永远的丰碑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
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
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 1929 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
儿童团长, 13 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
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5 年 7 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
长。 1947 年 3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
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 10 余人。先后立大功 3 次、小功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