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十二章活性污泥法第一页,共一百七十二页。第一节 基 本 概 念 第二页,共一百七十二页。什么是活性污泥?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第三页,共一百七十二页。活性污泥的性质颜色黄褐色味道土腥味似矾花絮绒颗粒状态曝气池混合液:1.002~1.003回流污泥:1.004~1.006相对密度20~100cm2/mL比表面积第四页,共一百七十二页。微生物组成特征(一)细菌:以异养型原核生物(细菌)为主,数量107~108个/mL,自养菌数量略低。其优势菌种:产碱杆菌属等,它是降解污染物质的主体,具有分解有机物的能力。真菌:由细小的腐生或寄生菌组成,具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功能,但丝状菌大量增殖会引发污泥膨胀。第五页,共一百七十二页。微生物组成特征(二)原生动物:肉足虫,鞭毛虫和纤毛虫3类,捕食游离细菌。其出现的顺序反映了处理水质的好坏(这里的好坏是指有机物的去除),最初是肉足虫,继之鞭毛虫和游泳型纤毛虫;当处理水质良好时出现固着型纤毛虫,如钟虫、等枝虫、独缩虫、聚缩虫、盖纤虫等。 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线虫、甲壳虫如水骚类),捕食菌胶团和原生动物,是水质稳定的标志。 第六页,共一百七十二页。产碱杆菌第七页,共一百七十二页。丝状菌第八页,共一百七十二页。草履虫第九页,共一百七十二页。游泳型纤毛虫第十页,共一百七十二页。钟虫第十一页,共一百七十二页。固着型纤毛虫第十二页,共一百七十二页。轮虫第十三页,共一百七十二页。线虫第十四页,共一百七十二页。曝气池第十五页,共一百七十二页。第十六页,共一百七十二页。曝气池出水堰第十七页,共一百七十二页。曝气池混合液配水进入二沉池第十八页,共一百七十二页。MLVSS: 70%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NVSS: 30%生物量分析: MLSS表示悬浮固体物质总量,MLVSS挥发性固体成分表示有机物含量,MLNVSS灼烧残量,表示无机物含量。 MLVSS包含了微生物量,但不仅是微生物的量,由于测定方便,目前还是近似用于表示微生物的量。第十九页,共一百七十二页。活性污泥的沉降浓缩性能污泥沉降比:SV取混合液至1000mL或100mL量筒,静止沉淀30min后,度量沉淀活性污泥的体积,以占混合液体积的比例(%)表示污泥沉降比。通常,曝气池混合液的沉降比正常范围为15%-30%。 第二十页,共一百七十二页。污泥体积指数:SVISV不能确切表示污泥沉降性能,故人们想起用单位干泥形成湿泥时的体积来表示污泥沉降性能,简称污泥指数,单位为mL/g。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七十二页。在一定的污泥量下,SVI反映了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性。如SVI较高,表示SV值较大、沉淀性较差;如SVI较小,污泥颗粒密实,污泥无机化程度高,沉淀性好。但是,如SVI过低,则污泥矿化程度高,活性及吸附性都较差。通常,当SVI为100~150,沉淀性能良好;而当SVI>200时,沉淀性较差,污泥易膨胀。但根据废水性质不同,这个指标也有差异。如废水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时,正常的SVI值可能较高;相反,废水中含无机性悬浮物较多时,正常有的SVI值可能较低。 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七十二页。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七十二页。吸附阶段稳定阶段 由于活性污泥具有巨大的表面积,而表面上含有多糖类的黏性物质,导致污水中的有机物转移到活性污泥上去。主要是转移到活性污泥上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所利用。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活性污泥在曝气过程中,对有机物的降解(去除)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七十二页。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污水与污泥混合曝气后BOD的变化曲线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七十二页。微生物不能利用的有机物残留在污水中的有机物微生物能利用的有机物微生物能利用而尚未利用的有机物(吸附量)从污水中去除的有机物微生物不能利用的有机物增殖的微生物体微生物已利用的有机物(氧化和合成)氧化产物对活性污泥法曝气过程中污水中有机物的变化分析得到结论:污水中的有机物P105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七十二页。曲线①反映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规律;曲线②反映活性污泥利用有机物的规律;曲线③反映了活性污泥吸附有机物的规律。 这三条曲线反映出,在曝气过程中: 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在较短时间( 图中是5h左右)内就基本完成了(见曲线①); 污水中的有机物先是转移到(吸附)污泥上(见曲线③),然后逐渐为微生物所利用(见曲线②); 吸附作用在相当短的时间(图中是45min左右)内就基本完成了(见曲线③); 微生物利用有机物的过程比较缓慢(见曲线②)。 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七十二页。第二节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 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七十二页。一、活性污泥法曝气反应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