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历史认识与历史解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讲历史认识与历史解释 第四讲历史认识与历史解释 第四讲历史认识与历史解释 第四讲历史认识与历史解释 一、历史认识活动的结构 1、历史认识活动的三极结构:历史认识主体、史料、历史认识客体。 2、三极的各自特点: 历史认识主体:主观性、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意识结构的构成包括主体的哲学观点、政治态度、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情感、性格气质等。 史料:不完全、主观与客观的结合。 历史认识客体:客观性、不可重复。 3、两种争论和治学取向: 客观主义: 将史料等同于历史认识客体, 否认历史认识主体主动参与的可能, 强调建立纯客观的史学。 相对主义: 将历史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视为历史认识的决定作用,否认史料的客观 性,怀疑人类重建客观历史的能力。 共同特点:没有将三极视为一个能动统一的结构。 二、历史认识的过程和类型 1、过程:从感性、知性到理性。从认识论的角度说,历史认识就是人类依靠自己的理 性(有时非理性也会发挥影响)重构历史的过程。它的基本特点就是合理性的、合逻辑的,人类的理性和逻辑因此常常成为历史认识的限度。 2、类型: 事实性认识: 目的在于求得历史之真, 弄清历史客体的客观面貌, 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这是历史认识的基础性工作。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以史料为对象,考证史料的真伪 错谬,力争恢复其原貌(有人称之为外考证);第二,以历史认识客体为对象,考证史事的 真实与否,求得历史之真(有人称之为内考证)。 抽象性认识: 在弄清基本历史事实的基础上, 梳理这些历史事实的发展顺序及其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历史的底蕴,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价值性认识: 在事实性认识和抽象性认识的基础上, 按照人们的现实性价值需要而对历史事物进行价值性判断。这种认识更多地牵涉到历史认识和史学的社会功能问题。 三、史料的搜集与鉴别 1、史料的种类:按照其存在形态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文献史料,主要包括经部书、史部书、子部书、集部书、类书、档案、方志、 金石铭文、石刻铭文、报刊杂志、外国人著述、口述史料,等等。 第二类:实物史料,主要包括人类化石、石器(石斧、石砧、石针、石农具等)、陶器 (鼎、豆、皿、鬲等)、金属器(清潘祖荫 《攀古楼彝器款识自序》 说“古器自周秦至今 (清),凡有六厄”——秦、后汉、隋、后周、宋、金。清后,民国动乱及抗战日寇搜刮可称为第七 厄,文革中破四旧可称为第八厄) 、玺印(吴大徵集《续百家姓印谱》 ,作《周秦两汉名人印考》;罗振玉《玺印姓氏徵》 ;瞿中溶《集古官印考证》 ;娄汝承《意园古今官印勼》等) 、封 泥、玉石、遗址,等等。 2、史料的讹误 记录时产生的讹误(情感、立场、压力、个体的局限);流传中产生的讹误(错字、衍 字、倒字、脱字、并字) ;有意作伪(托古、争胜、掩饰、邀赏、诬善)。 3、目录和索引的使用 《七略》、《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旧唐书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 、《宋史艺 文志》、《明史艺文志》 、《清史稿艺文志》 (王绍曾《清史稿艺文志拾遗》,中华书局2000 年 版)、《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 )、王尧臣《崇文总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郑樵《通志艺文略》 、焦竑《国史经籍志》、张之洞《书目答问》 、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 、尤袤《遂初堂书目》 、王应麟《玉海艺文目》、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 、杨士奇《文渊阁书目》 、钱曾《读书敏求记》 、《述古堂书目》、姚际恒《好古堂书目》 、孙星衍《孙氏祠堂书目》 。 阮元著、傅以礼重编《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 年版。 1 (日)桥川时雄等编、 王云五等重编 《续修四库全书提要》 ,台北商务印书馆1972 年版。 栾贵明辑《四库辑本别集拾遗》,中华书局1983 年版。 王云五《合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四库未收书目禁毁书目》,台北商务印书馆。 (据吕思勉先生回忆, 苏常一带读书人家有一教子弟读书之法, 就是在其初能读书之时,让其阅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一遍,使其知道天下共有多少种学问, 每种学问的源流派别 如何, 哪些书是基本而必读的书。这是一种基本的学术史的训练,于治学颇有裨益。吕思勉 先生在十六七岁时就做完了这个工作,经史子三部都读完了, 惟集部仅读一半。 但这已为他 后来的广博的学术视野奠定了基础。事见《吕思勉遗文集》上,第408 页。) 孙殿起录《贩书偶记》及《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1982 年版。(《贩书偶记》及 《贩书偶记续编》 是一部清代以来的著述总目, 其作用相当于 《四库全书总目》 的补编。《贩书偶记》初刻于 1936 年,著者在初版刊印以后,又积得资料六千余条,并由他的助手雷梦 水先生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于 19

文档评论(0)

156****6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