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身边的民间美术》调查报告
班级: 小组序号:
组长: 小组成员:
作品名称:鞭炮炸起,旱龙腾飞——厚街镇桥头村“舞旱龙”
作品类型:民间舞蹈
发现地点:东莞市厚街镇桥头村
特点分析:
清代《东莞王氏鳌台族谱》记载:“端阳后三日,乡之农人刻木
为龙,招集四方,互相角戏,士女环视如堵,亦胜事也。”相传桥头
村端午舞木龙自南宋绍庆二十七年( 1158 年)开始,至今约有 800
余年历史, 期间不断延续, 虽然曾在文革期间停止过一段时间, 但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每逢端午节晚上桥头村的村民依然自发举行舞
木龙活动,直至如今。桥头舞端午旱木龙的内容是以追求兴旺、 团结、
安定、吉祥为主,体现了民俗特点,表达了人民群众祈求幸福,追求
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 目前,桥头村的旱龙腾飞已被列入了我市首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旱龙”长约 1.2 至 1.5 米,重约 15 公斤,用木材雕刻的精致
木龙头。
每到端午节晚上, 7 个村民小组的村民放着鞭炮,高举旗幡,舞
动着用木材雕刻的精致木龙头。 后面跟着的是数百人, 他们有些手持
树枝汇成龙身龙尾,有些则在敲锣打鼓。 7 条队伍浩浩荡荡地轮流奔
向广场,鞭炮声、锣鼓声、哨子声、欢呼呐喊声于瞬间汇成一片,现
场热闹非凡。 队伍一路欢呼行走在全村的大街小巷上, 并相互巡游到
各村小组祠堂或村址拜祭。
文化意义:
厚街镇桥头村舞旱木龙活动体现了民俗特点, 表达了人民群众祈
求幸福, 追求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 表现了人民群众生机勃勃、 团结
向上的精神面貌, 这对于提高人民群众保护文化意识, 增强村民凝聚
力,加深群众对乡情和民俗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构建和谐社会, 无疑
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厚街镇桥头村 “舞旱龙”作为一份宝贵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传承的作用, 它在历
史、文化价值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所以,保护舞旱木龙的习俗对
民俗文化、 民俗研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对整个东莞乃至全国都将起
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目前状况:厚街村桥头村“舞旱龙”从以前一直延续至今,男女老少
都能参与,其中青少年、学生居多。按照目前状况来看, “舞旱龙”
对于人们渐渐失去了传统的“吉祥和健康”的意义,而以娱乐居多,
但这个活动应该会一直延续下去。
保护建议: “舞旱龙”不仅是一种形式,还是一种文化,它蕴含着传
统文化的精髓。为了让它不失去意义,人们在进行“舞旱龙”时应首
先进行文化教育或宣传, 让这种文化一直清晰地被人们尤其是青少年
这些传承人所理解。这样, “舞旱龙”不再是一个花瓶,而是有着精
致花瓶装饰的美丽芬芳的鲜花。
附实物照片( JPG格式):
要求: 各小组由组长统筹,分工合作,把调查报告做成 Word 文件上
交 。(文件名注明班级及小组名称, 17 周内上交, 18 周课堂展示)
(本次作业占期末成绩的 20%),优秀报告将放入艺术科组网站专题
栏目公开展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