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封感动全球的最美情书 一场跨越70年旷世之恋风之歌
一封感动全球的最美情书comma;一场跨越70年旷世之恋风之歌
亲爱的,给我一个答复吧,您深情的目光辉映着我曾经苍白的青春,我将回报给你最倾心的微笑和任何风浪都无法剥落的温柔。战争结束后,我将在黄土地上筑起一座小小的城堡,让我俩守着炉火听那杜鹃绽放的声音。 在“全球最浪漫情书征集”中,一封写于70年前的战地情书脱颖而出,获得冠军。在这封情书的主人――97岁的曹越华爷爷和98岁的王德懿奶奶铂金婚纪念日,这对历经人生风雨的老人在当年拍结婚照的数帆楼前,再次拍摄了一张婚纱照。他帮她拂去额前的白发,笑着问她:“等我们100岁了,再来好不好?” 爱情超越生死 战火中立下誓言 1918年9月18日,曹越华出生于四川邻水的一个书香之家。因出生那晚的月亮格外圆,父母为他取名曹月华。在曹月华13岁生日那天,日本发动了震惊世界的“9?18”事变。曹月华愤然将名字改为“曹越华”,立志要像越王勾践一样,卧薪尝胆、洗雪国耻。生日成了国耻日,他从此再也没有过过一次生日。 1943年夏天,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反攻滇缅,急需懂外语的知识青年入伍。复旦大学校长吴南轩找到成绩优异的曹越华:“学校想推荐你和另外两名同学去部队,你怎么想?”“No problem,sir!”能用自己所学报效祖国,曹越华热血沸腾。就这样,还未毕业,曹越华就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事局录取,前往昆明炮兵学校做翻译。曹越华没有想到,在昆明,自己会遇到执手一生的爱人――王德懿。 王德懿是重庆著名的王家沱王氏家族的大小姐。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从小她就被父母送到新式学校学习,抱着“教育救国”的满腔热情,她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8?13”事变后,局势动荡、社会频乱,王德懿却始终没有放弃对学业的追求。毕业后,王德懿来到昆明,她经常参加大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和大家一起研讨抗战形势、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在一次聚会中,王德懿发现一个陌生的年轻人一直在用欣赏的目光打量着自己,偷偷看他:老实、俊俏,举止得体,有一种纯朴中蕴藏的才华。王德懿不由脸红了。这个年轻人就是曹越华,当看到王德懿的第一眼,曹越华就怦然心动:这个女孩子大方、漂亮,有一种脱俗于大家闺秀的新女性气质,是那样的不平凡。当音乐响起,曹越华鼓足勇气,面红耳赤地冲到王德懿面前:“小小……姐,请你跳……跳一支舞好吗?”面对心仪的女孩,一向沉稳冷静的曹越华变得语无伦次。王德懿笑着将手递给他,在优美的舞曲中,两颗年轻的心找到了合拍的节奏。 战争是残酷的,却无法阻挡浪漫的爱情。翠柳浓荫下,他们低声呢语;清湖明镜边,他们依依偎肩。从战争到生活,从现实到理想,从东方的文学到西方的艺术,他们无所不谈,体会着心灵的共鸣。“在复旦大学读书时,我最喜欢听曹禺先生讲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并写过一篇‘万言书’表达自己立志从事戏剧事业的情怀与梦想,可所有的梦想都被万恶的战争毁灭了。”提起战争,曹越华深恶痛绝。“我5年烽火流亡,一路艰辛,就是一定要找个爱国先锋的热血同学为伴侣。”王德懿也向他吐露心声,“这些强盗吞并我们的大片河山,一定要彻底打败他们,雪耻国仇家恨!”一席推心置腹的话语,成了他们别具一格的爱情誓言。 1944年7月下旬,就在曹越华和王德懿陷入热恋的时候,他突然接到上级命令――立即调往缅甸前线。曹越华来不及和王德懿道别,就上了开往巫家坝机场的军车。所幸在途中遇见好友,曹越华在车上大喊:“我要去缅甸执行任务,请转告德懿,让她不要担心!” 到达缅甸密支那的第一个晚上,曹越华趴在战壕里,周围暴雨如注,世界一片漆黑。不时升腾的火光,弥漫的硝烟,此起彼伏的枪声、炮声、雨声交混在一起,把曹越华这个从未摸过枪的“文弱书生”推到了一个从未经历过的极度考验之中。“这一晚是我人生最漫长难忘的一夜。”事隔70年,曹越华如是说,“身困‘水牢’,又冷又饿又疲倦。如果说还存在一点意识,那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愧对和对远方恋人的思念。”第二天,在战壕中,曹越华把那一晚的生死情景和发自肺腑的心声写成了一封信,通过军邮投递了出去。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当远在昆明的王德懿看到这封信时,已是好几个月后。那个无眠的夜,她捧着信,眼泪像打开了的水龙头一样止不住,一次又一次把信纸浸湿。“亲爱的,给我一个答复吧,您深情的目光辉映着我曾经苍白的青春,我将回报给你最倾心的微笑和任何风浪都无法剥落的温柔。战争结束后,我将在黄土地上筑起一座小小的城堡,让我俩守着炉火听那杜鹃绽放的声音。”王德懿摩挲着信纸上熟悉的字迹,感觉爱人的心跳就在自己身旁,她反复诵读着信中的这段话,她知道,那是他刻骨铭心的爱和希冀。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曹越华凯旋。“我买了一束玫瑰花,把头发做得好好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