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革命文学论争中的无产阶级话语.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革命文学论争中的无产阶级话语 革命文学论争中的无产阶级话语 摘要: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把“阶级论”引入文学,拉开了“30年代文学”的序幕。“无产阶级文学”被定义为最进步、最能反映时代、最受民众欢迎的文学。然而,在这场“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文本从生产到接受,都局限在知识分子内部,真正的无产阶级是缺席的。   关键词:无产阶级文学大众他者      一、作为“他者”的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文学”的提倡者们都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经历基本上是“非无产阶级”的。在1928年的那场声势浩大的“革命文学”论争中,上海的众多等杂志卷入了论战。在这场喧闹的“无产阶级文学”口水战中,我们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影子,大力鼓吹、提倡“无产阶级文学”的,却是以后期创造社、太阳社为主力的一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稍稍考察一下这些“无产阶级文学”主将们的生活经历,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生活经历与“龌龊的农工大众”相距甚远。   事实上,由于生活经历的拘囿,对于“无产阶级文学家”来说,“农工大众”的形象是没有特点、面目不清的,因而,作家们在制作无产阶级文学作品时,也只能靠“想象”来写出“无产阶级的苦闷”,进而指出“出路”来,所以文学作品中有很严重的概念化倾向。对工农生活的陌生与隔膜使作家在创作中,许多作品编织故事的痕迹尤为明显。华汉在后来对自己的《韩梅》曾经评论到:“这部东西恐怕要算是我作品中最失败的一篇。”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显得很“假”。“农工大众”在作品中完全成了作家的“传声筒”,成了可以任意涂抹、摆弄的木偶。作品中的这些“农工大众们”似乎只是穿上了农工衣装的知识分子。   在论争中、在文学作品里,无产阶级都是失语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里的满嘴“革命”“反抗”之类慷慨之词的“农工大众”多是作家们意念的傀儡。在“革命文学”作品中,工农大众的确成了大多数作品的主角,但是他们的语言、思想、行为方式等,都是由革命知识分子所设计、建构的,由于作家缺少实际的斗争经验,而仅凭主观的想象与幻想描塑、构造他们,所以他们的形象非常模糊、粗糙,缺乏真实感与生动性。革命作家没有深入工农大众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也就无法贴近其心灵,所谓的“获得大众”,只能是空泛、浮面的假托之辞。从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说任意夸大“农工大众”的反抗性、革命性,这对于作为“他者”的无产阶级来说,是一种失真,甚至是扭曲。   二、“代言”者的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问题   “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问题是“革命文学”论争中讨论最集中、争论时间最长的问题,也是让那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出身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们感到焦虑的问题。对于“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在论争中有三派观点:以后期创造社的新进人员李初梨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不必是无产阶级,只要具备无产阶级的意识,都可以制作无产阶级文学。以创造社的蒋光慈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无产阶级文学的作家应该是革命浪潮涌出的新作家,因为他们有革命的经验、革命的素材,而旧作家无论怎么改造自己的思想,仍不可能担当创造无产阶级文学的重任。以郁达夫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无产阶级文学必须由无产阶级自己来制作。   关于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问题,随着论争的深入,创造社一派的观点占据主导地位,即: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不必是无产阶级,只要作家获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就可创作无产阶级文学。这种观点之所以成为主导观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出身的“无产阶级文学家”的身份焦虑;一是认为“无产阶级意识”可以从外部植入,可以通过奥伏赫变来获得。对于“无产阶级文学家”来说,“以第一、第二阶级的身份制作第四阶级的文学”,在形式上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再加上来自对手的冷嘲热讽,其身份的焦虑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无产阶级文学”的提倡者们认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可以从外部植入,可以通过奥伏赫变来获得。 “只要获得普罗列搭利亚特底意识,而成为一个普罗阶级底意识形态者,即可制作普罗艺术了” 。   纵观“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我们发现这些作者们基本上都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通过“奥伏赫变”获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为“农工大众”代言诉苦,然而,这种代言是不可靠的。这些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对于“农工大众”的生活是不熟悉的。郭沫若在《革命与文学》中自信地宣告“我看我们的要求和世界的要求是达到同等的地位了”,“我们中国的民众大都到了无产阶级的地位了” 。“无产阶级文学家”对大众的认识所以会出现这种偏差,最终还是源于作家生活实践的不足。革命斗争实践的匮乏,使他们仅凭主观的空想与热情去幻想、想象革命,所以他们的代言与真实的“农工大众”的想法是有距离的,是知识分子假托大众之口的“自说自话”。   三、封闭的怪圈:“无产阶级文学”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