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土木工程中的振动控制; 强烈的地震给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地震中建筑物的大量破坏与倒塌,是造成地震灾害的直接原因。因此, 研究更加平安、经济、可靠的结构新体系是工程结构抗震领域的主要课题, 对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抗震结构体系是通过增强结构本身的性能来“抗御〞地震作用的, 即由结构本身储存和消耗地震能量, 以满足结构的抗震设防要求。但由于人们尚不能准确地估计结构未来可能遭遇的地震动的强度和特性, 而按传统方法设计的结构其抗震性能不具备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因此在这种不确定性的地震作用下, 结构很可能不满足平安性的要求, 而产生严重破坏, 甚至倒塌, 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结构控制可能是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通过在结构上设置控制机构, 由控制机构与结构共同控制抵御地震动等动力荷载, 使结构的动力反响减小。结构控制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自然的高度结合, 是结构对策的新的里程碑。
结构控制按是否需要外部能源和鼓励以及结构反响的信号, 可以分为被动控制、主动控制、混合控制和半主动控制。;被动控制研究;1、根底隔震体系;根底隔震能显著地降低结构的自振频率, 适用于短周期的中低层建筑和刚性结构。由于隔震仅对高频地震波有效, 因此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不太适用。另外, 橡胶隔震垫的老化和耐久性问题 , 以及隔震效果的定量设计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根底隔震是当前应用最广泛, 也是最成熟的一项技术。
一些研究和应用较广的隔震装置有: 1. 夹层橡胶垫隔震装置; 2. 滚珠(或滚轴) 加钢板消能装置;3. 粉粒垫层隔震装置; 4. 铅塞滞变阻尼器隔震装置; 5. 钢滞变阻尼器隔震装置; 6. 基底滑移隔震装置; 7. 悬挂根底隔震装置; 8. 混合隔震装置等;;夹层橡胶垫隔震装置;高阻尼夹层橡胶垫支座;2、消能减震体系;消能减震体系按其消能装置的不同, 可分为两类:
(1)消能构件减震体系: 利用结构的非承重构 件作为消能装置的结构减震体系, 常用的消能构件有:
(a) 消能支撑: 包括方框消能支撑、圆形消能支撑、K形偏心消能支撑等。
(b) 消能剪力墙 : 有横缝剪力墙、竖缝剪力墙、周边缝剪力墙和阻尼器剪力墙等。;(2) 阻尼器消能减震体系: 强震时通过阻尼器耗散能量。
(a) 摩擦阻尼器: 利用摩擦力做功耗散能量。
(b) 金属阻尼器: 利用某些金属具有的弹塑性滞回变形耗能, 包括软钢耗能装置、铅挤压阻尼器、记忆合金(SMA) 耗能器。
(c) 粘性和粘弹性阻尼器 : 利用阻尼器材料分子的相对错动摩擦耗能。;消能减震体系适用于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 对抗震和抗风都有效,而且性能可靠; 但装设数量少时作用不大, 数量多时造价显著增加。对消能减震体系的计算, 目前也尚未建立起较为成熟通用的方法。;倒V型斜撑装置阻尼器;粘滞阻尼器;摩擦式拉索阻尼器;;3、调谐质量阻尼振动控制系( TMD) ;TMD 体系有三种: (1) 支承式; (2) 悬吊式; (3) 碰击式。
1、 支承式TMD 滑块的启动存在着严重的时间滞后, 而且地震能量密度谱较宽, 因此TMD 抗震效果不如抗风效果好。
2、目前有一种带杠杆和摆的调谐质量阻尼器( TMDL P), 该控制系统能显著降低高层建筑的水平位移、扭转位移和加速度反响, 而且其调谐质量块在地震鼓励下的位移比TMD 的位移小。该系统可以通过在结构的顶层设置多个摆, 用以控制高层建筑或高耸结构的前几阶振型。;阻尼器示意图:两个钟摆式金属球用来缓和天线的摆动,而消防水箱那么用来减少塔体振动的加速度。 ;4、调谐液体阻尼振动控制系统( TLD);5、质量泵;6、液压- 质量振动控制系统(HMS);7、被动控制有待研究的问题;(2) 被动控制装置耐久性的研究及其材料性能的研究;
(3) 被动控制减震效果的定量设计控制问题;
(4) 被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研究: 包括结构自身可靠性与控制器可靠性的研究;
(5) 被动控制装置的安装、维修与更换;
(6) 被动控制的应用开发研究: 包括编制我国的减震技术规程, 进一步推广并正确指导应用减震技术。;主动控制研究;;;主动控制算法;(1) 经典线性最优控制法;(2) 瞬时最优控制算法;(3) 极点配置法;(4) 独立模态空间控制法;该算法的先决条件是结构必须可控而且可观测。在实际结构中, 由于模态截断引起控制溢出和观测溢出, 前者将影响实际系统的性能, 而后者可导致剩余模态的不稳定;而且该控制法显然仅对线性系统有效。严格来讲, 独立模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控制器布满体系的所有自由度, 但作为一种近似方法, 控制器数目少于体系自由度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