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地球篇综合练习
2.地球篇综合练习
PAGE
PAGEPAGE 207
2.地球篇综合练习
地球篇综合练习
第1章 地质学概述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的历史过程,几百万年、几亿年前的地质形态任何人也没有经历过,各种学派和观点层出不穷,主要有水成论和火成论之争、灾变论和渐变论之争、(活动论和固定论)之争。
2.19世纪末,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为地球的年龄曾有过激烈的争论,直到1904年用物理学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方法测定岩石,才测出地球的年龄在45亿年左右,现在科学界认可的说法为46亿年左右。
3.地壳下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不连续的界面—(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 莫霍面
4.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震动了地球科学界,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冷缩说,地槽、地台说都是重大的挑战,一场论战就此展开。
5.海底扩张学说是地学现代革命的开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大量观测事实的证实。1968年美国的(威尔逊)在《地球科学的革命》中高度评价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学说,认为这是一次地质学的大变革,它的意义可以与原子论、进化论和相对论媲美。
6.洋壳从产生到消失大约(2亿—3亿)年左右,处在不断的更新之中,所以人们找不到更古老的大洋岩石。
7.地球地壳的六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8.什么是灾变论什么是渐变论你的观点是什么P97
灾变论:认为在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巨大的灾变事件,每经一次灾变,原有生物被毁灭,新的则被创造出来
渐变论:认为古今的营造力是一致的,地质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我的观点:
9.地质构造理论当中的“活动论”和“固定论”的区别是什么?P97
活动论:把有强烈褶皱、断裂、地台侧转、变质、火山活动的地带称为造山带,造山带除了有强烈的上升、下降,还有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即大陆是活动的。
固定论:利用地球慢慢冷却收缩来解释山脉的形成与构造运动,强调地壳的垂直运动,否认地壳有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即大陆是固定的。
10.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的证据是什么?P103
计算机拟合与地质学证据
大洋中脊两侧对称分布的地磁条带
洋中脊——深海沟系统
洋底热流异常
第2章 地震
1.震源深度在0—60千米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
2.地震学家用地震的(震级)M来表示地震的大小。
3.地震的五个基本参数为(震中经度λ、震中纬度φ、震源深度h、发震时刻O、地震的震级M)。
4.一般将地震的烈度分为(12)度。
5.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课题,美国、中国、前苏联、日本等国都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但是至今为止,要做到准确的预报仍然是极其困难的。中国成功的预报了1975年2月4日(海城)的级地震,减轻了地震造成的灾害。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巨大的地震灾害面前成功的做了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挽救了十几万人的生命。
6.地震前有些地区常常会发生一些(突发的宏观异常)现象,水井干涸,水井冒沙,无法饮用;大牲畜惊慌不安,跳槽;小动物不回家,老鼠几十只几百只聚在一堆发呆;黄鼠狼成群窜来窜去,不怕人;几百箱蜜蜂震前全部飞走;水稻田里平日蛙鸣不止,大震前夜一片寂静,有人看到成百只青蛙爬在树上;甚至有的狗大震前咬主人衣服不让进屋。有的地方临震前还会出现地光、地声等现象,还有的会从地下冒出火球,腾空而起。
7.2004年12月26日,雅加达、曼谷当地时间7时58分,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发生级大地震,出现了超过1000千米的地质断层,海底大幅度错动,引发巨大海啸,波及印度洋周围所有地区,一些地区海啸高达10多米,死亡多达(30万)人
8.简述地震的成因。(构造,火山,陷落,人工地震)
9.简述地震预报的种类与程序。P120
长期预报
中期预报
短期预报
临震预报
第3章 海啸
1.海啸是一种自然灾害,它是(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2.哪一种海啸被科学家称之为“超级海啸”(山崩引起的海啸)
3.中国沿海发生海啸比较少的原因是
我国海区都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不利于地震海啸的形成与传播。
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海区内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所以即使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海啸也就无法产生。
4.海啸预报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在震波初期形成时,传向各方向的能量并不相等,难以测出远离海岸的深水波形,因此无法推测进展中波浪的增衰程度。
地震海啸从产生、传播到上岸的整个过程中变化因素很多在深海中运动的波高较低,波形很不易观测,只有在临近海岸、孤岛时波高才突然骤增。
5.简述海啸的成因。根据海啸产生的原因,可将海啸分为哪几种类型?
地震海啸
海下山崩
火山爆发
风暴海啸
水下核爆炸
小天体冲击
6.海啸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危害我们应该怎么有效地进行防御
毁坏建筑物,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