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但丁神曲读后感范文
神曲读后感1
我用整整一周的时间读了但丁的《神曲》,但是现在我发现,一周时间读《神曲》确实太短了一些。我不得不借助简介来更深入的了解这部巨著。
《神曲》讲了主人公迷失在黑暗森林,遇见三头犬,在维吉尔的带领下,游历地狱和炼狱,又在贝阿特丽切的带领下游历了炼狱和天堂的故事。说是故事,但是其中带有大量的隐喻,给阅读者,尤其是像我们这些海外读者带来了不小的阅读困难。所以说要想读懂它,首先要了解这篇文章的背景,以及其中的隐喻。
但丁生活的时期,已不是物质经济生活极度匮乏,社会发展相当缓慢,基督垄断人民意识形态的时期了。当时意大利的一些地区通过发展工商业,成为了欧洲最富庶的区域。早期的资本主义渐渐发展起来。虽然此时资本主义还不足以和封建主义相匹敌,但是资本主义的思潮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但丁在政治倾向上,也是与资本主义相一致的。当时的意大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国家,而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地区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意大利”只是对这些小城邦聚合体的一个统称。当时,统领意大利的主要是两个势力,一个是教会,一个是王族。教会和王族争权夺利,使得意大利很不安宁。但丁在这个环境之下,既受到新思潮的影响,又未完全摆脱基督文化。于是,在这个背景的影响下,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但丁,写出了这部伟大的著作,《神曲》。
神曲读后感2
《神曲》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出自一位数学家之手。1934年10月,数学和物理学家王维克凭着自己对但丁和《神曲》的崇敬和热爱,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翻译工作。第一部《地狱》在第二年3月中旬译完,但由于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这一部《地狱》直到1939年2月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在中断了八年之后,1943年5月,王维克重拾译笔,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译完了《净界》和《天堂》。1948年8月,商务印书馆将《神曲》的三部分分为三册,完整出版。至此,中国第一部《神曲》的全译本终于问世!王维克的译本并未像《神曲一脔》那样,用有韵律的诗歌体翻译,也没有卖弄华丽的辞藻,而是以散文体的形式忠实地叙述了原诗的内容。
几乎与王维克同时,朱维基也开始了对《神曲》的翻译。朱维基是一位上海的诗人,但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不高,他最重要的作品就是这个《神曲》译本,先后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和译文出版社多次出版,销量很大,至今仍在不断重印。朱维基的翻译工作大概是在1935年前后开始的,直到1942年初稿才基本完成,最初发表在上海的《月刊》杂志上,以连载形式刊登,但只连载到《地狱篇》的第十三歌就中断了。这一译本正式出版是在50年代,译者在出版前对译文进行了不少修改。朱维基的译本是由英译本转译的,他没有选择与王维克译本一样的散文体,而是利用自己擅长的自由体新诗来翻译《神曲》,译笔自然流畅,但晦涩拗口的句子也时有出现,有时由于缺少注释,会有一些怎么也弄不明白的诗句。另外,此译本虽然与原诗的行数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并不讲究押韵。
“十年动乱”结束后,但丁作品的译介工作以及对但丁的研究得以恢复。1982年,北京大学教授田德望开始从意大利语原文翻译《神曲》。译者花费了十八年的时间,不但翻译了原文,还编译了大量的注释,其注释的字数达到正文的三倍。田德望的译本为散文体,因为在他看来,如果译者本人不是诗人还要勉强译成诗歌体,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更何况《神曲》的格律极难,也不容易被译成高质量的诗歌。
神曲读后感3
有一种说法是,一本书的序几乎就提炼了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写读后感就是先看序。抱着这样的想法于是我翻开了《神曲·地狱篇》译本序,却发现其实这篇长达27页的序更着重于刻画一个立体形象的但丁。
现在脑海中的但丁,应该是一个眼神坚定,有硬朗的脸部轮廓,却又有因当骑士而留下的伤疤的迷人意大利男子吧。他有政治理想,对黑暗现实不满,对理性的初识,肯定意大利俗语的作用,用文学作品来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等等,这种形容怎么好像很熟悉,让人怎么能不想起我们更为熟悉的鲁迅先生。他们同样处于黑暗混乱的时代背景之下,他们同样探讨民族的命运,探讨时代的发展,两个人在时空上虽相差了好几百年,但思想上却有出奇的一致性。鲁迅先生应该是多少有受到但丁的影响吧,虽然他曾说:“在年轻时候,读了伟大的文学者的作品,虽然敬服那作者,然而总不能爱的,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陀斯妥耶夫斯基,还有一个,就是但丁。”在当时黑暗的时代背景下,他一定也想起了《神曲》中所提到的地狱。
传说中的“地狱”、“净界”、“天堂”是个什么形状?住着什么样子的灵魂?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谁也不明白,但丁则通过自己的想象作出了回答。
诗中的“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内分九圈,罪恶的灵魂便分布在九圈中受苦,越向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