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旗渠导游词》
红旗渠导游词(一):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 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林州市参观游览。我是你们的
导游员xxx,大家能够叫我小洪。这天我们要参观的是红旗渠。
红旗渠是 20 世纪 60 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
工程,此工程改变了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的状况,使当地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1990 年,林州开始开发红旗渠景区,历时十几
年,透过科学规划,建成了分水苑、青年洞、络( luo )丝潭三个景区,使昔日的荒草坡成为
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分水苑景区,当地原名坟头岭,由于红旗渠总干渠在那里分为三条干渠,
故改名为分水岭。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这组浮雕由安阳
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长 22 .1 米,高 35 米,雕塑大小人物近 80 个。浮雕以林州
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整个浮雕分为四个
场面: 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人林的动员号召; 2 .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 3 、凌空除险; 4 、
千军万马战太行。
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右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红旗渠源。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
1960 年 3 月,承担截流任务的林州人民,在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状况下,以大无畏
的革命气概跳人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
第二幅是青年洞,关于青年洞的大致状况我们在后面会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
第三幅是空心坝。该工程是以坝上过河水,坝中过渠水,解决了河水与渠水在一个平面上
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故称空心坝。
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库。该水库始建于 1958 年,既起到调节汛期洪峰,又可补充红旗渠水
源,此刻已被开发成太行平湖风景区。
第五幅是桃园渡桥。该桥是座三用渡桥,上面是公路,能够行汽车;中间是涵洞,能够流
渠水;下面是河床能够过洪水。此刻为了解决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里铺设了管道,把
弓上水库的水逆红旗渠水引入市内,所以又成了四用桥。
第六幅是红英汇流,描绘的是几大主要工程汇合完成的辉煌景观。
接下来我们将去参观青年洞景区。由分水苑景区乘车上行 30 公里,就到达青年洞景区。
那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
确实是一道雄险秀丽的风景!
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
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看到雄鹰展翅,
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继续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此刻我们看到的就是虎口崖,山崖向外突出 10 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当时修建红
旗渠时,山崖上时有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勇敢无私的除险队长
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腰系大绳从山崖上飞荡进入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
拔牙。大家看崖下就是著名的神工铺了,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地方。为了早日完成这项巨大
的工程,他们都甘愿露宿山崖,争取更多的时间施工;应对艰难的生存和施工条件,他们不但
毫无怨言,还互相鼓励,听从指挥,以艰苦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使得整个工程得以早日完成。该
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
困难的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红旗渠
工程指挥部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 1973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
了洞名。
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林州儿女依然持续着乐观的情绪,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
神作为精神支撑,完成了这一伟大历史性工程。红旗渠的修筑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是透过这
天的游览,我想大家对整个伟大的工程必须有了更深了解,期望大家不要忘记当时艰苦的山中
岁月,不要忘记那些伟大的修渠人。
好了,游客朋友们,景点的讲解到那里就要结束了,在那里,我要多谢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