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业带头人个人先进事迹
第1篇:农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滹沱河畔的农民致富领头雁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XX ,男,1953年6月出生,系XX 县牛城乡牛城村人,现为隆泰养殖合作社厂长。年近60岁的他,不服老、不服输,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敢为人先,抢抓时机,率先发展肉猪养殖产业,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俨然成为了滹沱河畔的农民致富领头雁。
一、敢为人先,成就非凡
2003年,在党的富民惠农政策引导下,XX 先是调查市场,而后看准时机,开始尝试生猪养殖业。一个占地5亩,基础母猪30头/年,总出产量母猪600头的小型养猪场就出现在了牛城大地上。万事开头难,起初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信息不通畅,对社会主义市场缺乏了解,老董的养殖场在开头的1年内遭受了巨大的亏损。但当时将近50岁的XX 并不气馁,他自学电脑,浏览养殖信息,积极去河北农大学习技术,并经政府牵线,与河北农大建立基地指导帮扶关系,从此养殖场开始了科学养殖,科学管理的模式,步入了跨越式发展快轨道。几年之内,老董的小养殖场就成长为占地面积30亩,基础母猪480头、肥猪3650头的中型养殖场,年盈利达100万,可谓知天命之年再创人生辉煌。
二、创新思路,跨越发展
做大不是目的,做强才是追求。XX 并不满足现有的成就,他从设备、管理、技术、人才各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力争使企业上水平、上规模。一是改进技术引进设备。在厂区内建立消毒池、兽医室、配种室,并完善污粪处理设备、病死畜处理设备、清洗消毒设备,有效的防止了疫情、疫病的发生传播。二是扩大规模广招人才。扩建生产区1200平米,总建筑面积达6600平米;引进专门管理人员2名担任副厂长,大专以上技术人员4名,企业现在共有员工25名。三是打造现代化企业。合理选择畜舍地址,远离居民区,采用先进生产流程,不扰民,少污染,安全生产,成为我县里标准化养猪企业。
三、示范带动,共同富裕
XX 为人诚恳,做事厚道,很快建立了一批稳定生意伙伴,养殖场蒸蒸日上,老董的事业也越来越老大。家人劝他搬去石家庄住,XX 回绝说:“我是土生土长的XX 人,一个富了不算富,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才行,走了怎么对得起乡亲们?”他开始为村民讲政策,讲市场,打消大家疑虑开阔大家视野,而后又手把手传授自己的先进技术,就这样一大批人脱离了仅仅靠土地吃饭的模式,开始了养殖创业道路。几年下来,养殖户们盖新房、买新车,日子越来越红火,说起老董,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
四、豪情满怀,志在高远
明年XX 就60周岁了,每当人们打趣说“该退下来享享清福”时,他就腰板一挺:再干它20年。XX 县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正是需要XX 这样的致富带头人,带领大家走出一条致富的路子。今年老董没有闲着,他一直致力于把自己的养殖场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猪场,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致富。
第2篇: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农业科技致富创业事迹发言稿
探索奋进,实现人生新跨越
我叫,男,汉族,今年52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程度,系南古镇徐贺村人,1995年被省农业厅评为果树高级技师。现主要从事瓜篓—木瓜的立体种植和研究、银杏种植,在我的带领和示范引导下,我村瓜篓、木瓜和银杏种植总面积达260多亩,平均亩产值3000元,总收入78万元,仅此一项增加农民收入450多元。我信奉的人生格言是:探索奋进,实现人生新跨越。
坚持学习,掌握技术,为创业打好基础。平时注意加强政治学习,每天坚持收听收看电视新闻和报纸,及时了解党和国家有关“三农”问题的大政方针和各级党委、政府的相关政策,只要是国家倡导的、支持的,我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为创业打好政策基础。每年都自费订阅《农村大众》、《科技博览》、《农业知识》、《山东科技报》等农技书籍及果树栽培技术书籍,坚持记笔记、摘要点,并和实践有效结合,为创业打下技术基础。
孜孜以求,勇于探索,寻找创业门路。我主要从事的是作物栽培,从80年代种植苹果、90年代种植葡萄,再到现在种植银杏及瓜篓—木瓜立体套种,经过了一番艰难困苦的探索,有失败、教训,也有成功和经验,酸甜苦辣,尽在其中。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各种优惠政策贯彻落实,随着县、镇领导的关心、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随着个人经验和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后,我把种植目标转向了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着手搞银杏种植,瓜篓—木瓜立体套种。
领导推动,示范促动,农民行动。瓜篓—木瓜示范园建成后,市、县、镇新闻媒体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县、镇派出农技员现场指导,及时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镇致富办的帮助下,先后协调贴息贷款和其它贷款50多万元,用于示范园的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