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文化创意设计视角下的临沧碗窑土陶工艺传承研究
?
?
【摘要】临沧碗窑土陶传承至今已280余年,这门以家庭为单位传承的手工技艺是碗窑村村民世代谋生的手段。但大多数从业人员在思维观念、知识结构、学习经历等方面存在诸多短板,传承质量受到极大影响。从工艺传承的角度来说,碗窑土陶在泥料、釉料的加工,烧制工艺的认识,造型审美的认知,陶艺文化的理解等方面都需要得到更科学的分析与指引。土陶从业者应广开眼界,博采众长,将文化创意设计所蕴含的逻辑性与系统性融入碗窑土陶的工艺传承,方能让传统工藝得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文创设计;临沧碗窑;土陶工艺;传承研究
J527 A 1007-4198(2021)14-051-04
【本文著录格式】杨宗礼.基于文化创意设计视角下的临沧碗窑土陶工艺传承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14):51-5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临沧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普洱茶文创产品研发”(项目编号:2021J0929)。
一、临沧碗窑土陶的历史
临沧碗窑土陶位于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据临沧县志的记载与传承人口述,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湖南省长沙府(一说郴州府)桂东县有三人,名为罗文华(一说罗万升)、杨义远、邓成和(一说邓鸿国),从湖南老家来到云南讨生活,掌握土陶手艺的三人在途中发现缅宁勐托坝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质陶泥资源,于是建起龙窑以烧制土陶为生,之后三人分别迎娶了腊托布朗寨子的姑娘,继在腊托旁边安家落户形成村落,因主要以制作土陶碗、罐为主,就被称为碗窑村,至今己有283年的历史。
截至2021年3月,碗窑村有大小108家作坊,现存有龙窑、关山窑、老七田窑、白老倌坟窑、十字路窑2条、新路坡窑3条、对门山窑2条及其他暂时未命名的柴窑8条,共计19条柴烧龙窑。200多年来碗窑村的土陶制作技艺传承有序,至今已至第九代传承人,因土陶工艺保存完整,2013年碗窑村的《陶器制作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碗窑土陶的制作工艺有着明显的民窑特征,在陶泥配比、釉料加工、手工成型、刻画装饰、柴烧成器等工序上皆保留了清代民窑的技艺特点。因地处祖国西南边境,长期交通不便,反而让土陶工艺在这座默默无闻的边陲小城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虽然大部分器皿粗陋、胎釉结合稍显疏松,却能从传承人的指尖上看到283年前的历史,这段历史虽不像景德镇、宜兴、龙泉、德化、建水等地的辉煌灿烂,却也是一段值得记录的平民往事。
二、临沧碗窑土陶制作工艺调查
(一)泥料加工工艺
省级非遗传承人杨追在泥料方面的加工吸取了其他产瓷区的经验,改进了传统不淘洗不过滤的泥料加工方法,完善了泥料的处理工序。泥料分拣配比后开始浸泡,24小时后用自制搅拌机器制作泥浆,搅动均匀后进入振动筛过滤,过滤目数为260目,大于260目的砂石及杂质被完全滤掉,再用压滤机将泥浆脱水,得到均匀细腻的陶泥,经改进后的泥料,坯体有着更光滑更舒适的上手体验。
在泥料配比方面,根据多年的制陶经验,杨追将传统的1份沙泥:2份黏泥的配比调整为1份沙泥:0.75份黏泥。在碗窑传承人的经验里,同样体积,干湿度接近的泥料,重量稍重的为黏泥,重量稍轻的为沙泥。黏泥在拉坯泥料中起到肉的作用,可让坯体容易塑型,但相对不耐高温,柴窑裸烧易出现起泡的现象。沙泥在拉坯泥料中起骨头的作用,不易成型但可让坯体有更高的耐火度。这种乡土味的二元一次配方让杨追土陶在泥料的质感方面带来了舒适的使用手感及触觉体验。其他土陶作坊对泥料的加工只有两家可以达到200目以上的精细标准,大多数作坊因制作器皿多为花盆、泡菜坛、酒坛等对手感体验不太重视的物件,在泥料加工上仍延续传统,黏泥与沙泥以1:2的配比方式泡发后稍事加工就开始制作,坯体含沙量高,器皿表面多粗糙,变形率高,烧成后质地不紧密,所以经常出现“碗窑土坛十坛九漏”的民间笑谈。
(二)釉料加工工艺
临沧碗窑土陶传统釉料以草木灰釉为主,主要成分为稻壳灰、熟石灰、土籽、泥浆,传统临沧土陶釉色以青釉(类似透明釉)与酱釉为主。根据对临沧碗窑青釉(透明釉)加工工艺的调研,现整理如下。
第一步烧石灰。拿纯度高的马牙石焚烧,烧成生石灰后加水使其散开,粉碎过筛去除杂质后得到的熟石灰粉末即可作为釉料的原料。不干的石灰不可用来制釉,否则釉料烧出来会出现颜色深浅不一的条纹、缩釉、咬胎等现象。
第二步烧草木灰。将稻壳点燃后分层放入熟石灰,二次烧过的熟石灰发酵效果更好,更有利于釉色发色,一般100斤稻壳加30斤石灰,可烧成40斤草木灰。草木灰散放一段时间筛除碳渣,放入球磨机球磨8-10小时,即可得到草木灰。
第三步调配。将草木灰加水调成粘稠度适宜的基础釉,釉中水质的酸碱度对下一步泥浆的加入量有很大影响,如果偏碱,泥浆可少放。泥浆是用本地青泥制成的泥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