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 PAGE 1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逻辑填空(708)
1. 不可以想象,没有以学术作为内容的思想,将成为怎样一种思想,而没有思想的学术,这种学术还有什么价值?思想和学术它们之间没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那种( )的关系。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非此即彼 B.针锋相对 C.势不两立 D.此消彼长 2. 诗人创作诗歌很讲究意境的创设,借物传情,以景物 心境,是其常用的 。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折射 策略 B.烘托 手法 C.衬托 形式 D.暗示 步骤 3. 人是会思考的芦苇,也是世界上惟一会运用逻辑推理的生物。环环相扣, 的逻辑推理,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正确的思考、研究和决策。在二战前著名的德国国会纵火案中,季米特洛夫的无罪辩护,就是利用自己娴熟的法律知识和 的逻辑推理,驳倒了法西斯分子的诬陷栽赃,使法官不得不当庭宣判无罪释放。但错误的逻辑推理也常常可以使人陷入诡辩荒唐的 。 上面划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 )。 A.思维缜密 不容辩驳 泥潭 B.严丝合缝 毋庸置疑 泥沼 C.层层递进 不容置喙 泥塘 D.举一反三 无懈可击 泥淖 4. 人们通常只看到,褊狭和_______对别人不好。其实,这些观念首先对自己不好。第一,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某些时间或某些地点成为弱势或边缘人群,比如在中国_______的某些人到了西方某些歧视华人的社区,也会因肤色而遭到排斥;第二,歧视等 于眼盲,歧视者看不到世界上更多美好的东西,自私狭隘,还以为是在疾恶如仇。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歧视 不可一世 B.嫉妒 位高权重 C.傲慢 无法无天 D.无礼 卑躬屈膝 5.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据此,我认为长期以来的疑惑已_______。②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_______就可以得到的知识。③这首诗之所以成为_______的名篇,无论如何不在于如专家所认为的在两句诗中罗列了三座桥和一座山。④他的这种奇谈怪论,看来决非是对历史的无知,而是_______地捏造谎言。 A.毋庸置疑/一蹴而就/家喻户晓/居心叵测 B.无可厚非/唾手可得/叹为观止/煞费苦心 C.迎刃而解/袖手旁观/脍炙人口/别有用心 D.不攻自破/不劳而获/流芳百世/千方百计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填空。 空格处前边的语境“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是对空格处的解释,“势不两立”指两种事物不能同时存在,互相敌对,与前文表述一致。“非此即彼”和“此消彼长”没体现二者的对立关系,“非此即彼”意为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在两者之间必取其一的选择。“此消彼长”意为我方削弱了,相对比起来,就会感觉对方的力量增长了。“针锋相对”比喻双方策略、论点及行动等尖锐对立,没有体现二者不能共存的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C。 2.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此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语境搭配和不同侧关键点。 “烘托”是通过写别的事情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题干说诗人创作诗歌借描写景物来传达感情,从对景物的描写来传达出此时的心境。“烘托”符合此意,所以当选。 “折射”是一种光学名词,不能形容心境;“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衬托”和“烘托”的不同在于“衬托”会把做陪衬的事物和主要描写的事物都做描绘。而“烘托”侧重写一种事物,从而把想要突出的事物“托”出来。所以“衬托”在这里不合适;“暗示”是指不明说,而用含蓄的话或动作使人领会,不符合语境。 所以排除ACD,B正确。 “手法”指写作文学作品的技巧,即说明诗人采用“烘托”的手法对诗歌进行创作,符合语境,经验证,B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3.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成语和近义实词的语境搭配。 从第二空入手。“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