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知识点一:诗歌鉴赏考点分析
1. 理解诗歌的内容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是古诗词考查的一项基本内容。古典诗歌的内容、主旨往往
很含蓄,对阅读量有限,理解水平不高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那么,如何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审视标题
诗歌的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我们理解其思想内容的钥匙,因此,从标题入手,可以理解
诗歌的内容。如:《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如果仅就诗句来看,要理
解其思想内容,难得其要领,而题目告诉我们这诗是抒发观书后的感想。“观书”与“方
塘”有什么关系呢?经进一步分析,就可以明白,诗人是将方塘喻为明镜,以清澈的塘水
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所以这首诗意在告诉人们,只有不断
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②了解作者
古人读书有一条重要经验——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
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有什么深刻含义?在课内我们学过陆游的诗,对陆游的生平应该有个大致的
了解。知道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诗人,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忌,任职期间多
次遭到罢斥。明乎此,就可以明白,诗人是以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的情况自喻。这两
句是写,词人不屑跟排挤他的官僚们争夺荣华,也不怕投降派的妒恨和打击。
③理解诗句
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最根本的还是要对诗句进行分析理解。理解诗句要注意抓住关键
词语和“诗眼”。我国的古诗词讲究凝练,讲究一字传神,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
内容。诗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这关键词语和“诗眼”里。因此,我们要善于领会它们所
蕴含的情思。 如: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从题目看,这诗是作者呈给张丞相的。那
么,呈给张丞相要干什么呢?颈联的下句“端居耻圣明”给我们透露了信息:在这圣明之
世,诗人不愿闲居着。显然,这是一首“干谒诗”,作者是求张丞相能推荐自己做官,为
朝廷效力。
④分析形象
客观存在的景色,事物及活生生的人,一旦被拢挫于笔端,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
象。形象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是读者把握文学作品情思的主要途径。鉴赏作品的
形象首先要弄清诗歌的主要意象,即景、物、人(包括抒情主人公)。景色的鉴赏要抓住
情景的氛围和感情基调,并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心境来准确把握。景物的氛围一般有凄
凉、清冷、幽深、空阔、辽远、静谧、热闹等,有冷暖两种基调,可反映出作者或喜或
悲,或恬适或忧寂的思想感情。如《天净沙 秋思》,前三句话描写了秋天野外黄昏的景
色,九个景物,烘托出了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深秋落日,昏鸦归巢,人已还家,而游
子尚在天涯,从而抒发了异乡游子忧郁悲怆的思乡之情。物象的鉴赏要注意其人格化形象
所象征的人的品格、志趣、抱负等。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
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歌以人格化的手法写石灰的采石,烧石,泡
用过程,托物言志,表达出诗人宁受千种磨难万般艰险甚至生命,也要保持节操,留取人
生之清白。叙事写人诗主要与怀远思乡、友人情谊、吊古伤今等有关。如白居易的《观刈
麦》:通过叙述刈麦时节的两种典型形象现象,割麦者“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
苦,拾穗者“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辛酸,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农民受到的沉重剥
削与压迫,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2. 品味诗歌的语言
含蓄凝炼是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的典型特征。诗人们总希望用最恰当、俭省的字句充分
而圆满地表达出最丰富的感情。“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 卢延江 ) ,“为人性僻耽佳
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杜甫 )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贾岛 ) ,古诗词语言的高度
凝练正是诗人刻苦锤炼、精心推敲的结果。我们品味诗歌语言要特别注意品味那些经过诗
人苦心经营、反复锤炼的字、句,品出其中包孕着的丰富含义和不尽韵味。
①诗句中动词、形容词。汉语中动词、形容词是最富有表现力的,一首诗意蕴的深浅主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