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2)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rènwéi),“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提倡使用白话文 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本题解题的难点在于理解“古典”即“古代典故”。材料(cáiliào)的观点是同时代的人用古典做古文,读者用古典读同时代人做的古文,不如老实说出,“一目了然”。结合时间及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可知该学者实际上是在提倡使用白话文,故B项正确。 第三十页,共49页。 (3)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那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shēnrù)的传播 -*- 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题目材料“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zìjǐ)的努力,把他打破”“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体现出知识分子变革社会体制的思想变化和决心,是认识提升的表现,故选C项。 第三十一页,共49页。 1.(2015·全国卷Ⅱ)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rènwéi),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在向西方学习(xuéxí)中嬗变更新 解析:解答本题(běntí)的关键是明确康有为写作《新学伪经考》的目的。《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维新,对于统治阶级是致命打击,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A项错误,C项正确。 第三十二页,共49页。 2.(2016·全国卷Ⅲ)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dàdì),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认识“诗界革命”的作用。“诗界革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梁启超等人发起(fāqǐ)的诗歌改良运动。题干中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诗歌中蕴含着振兴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说明“诗界革命”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故选C项。 在向西方学习中嬗变(shànbiàn)更新 第三十三页,共49页。 1.(2017·全国卷Ⅲ)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lièqiáng)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知识纵横:从政治、经济(jīngjì)、思想角度分析晚清中国的社会转型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天津亦有小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兴办实业(shíyè),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shíyè)限制的结果,故D正确。 第三十四页,共49页。 2.(2013·全国卷Ⅰ)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1这一趋向的是 (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Yāpiàn Zhànzhēng)—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观点的能力。“现代化”主要指经济(jīngjì)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B项符合题意; 知识纵横: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fēnxī)晚清中国的社会转型 第三十五页,共49页。 专题(zhuāntí)二:工业文明影响下的东西方世界 (一)近代(jìndài)工业文明的前奏(14C—18C) (二)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1765—19C末20C初) (三)近代(jìndài)中国的沉沦与转型(1840--1894) (四)近代(jìndài)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8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