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钢3号炉增产降耗实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钢3#炉增产降耗实践 张兴才 马龙鹏 李 华 石光水 摘 要 张钢3#炉根据自身实际,不断总结,制定了适合于3#炉实际的操作方针,使3#炉炉况逐渐好转,逐步实现了增产降耗的目标 关键字 高炉 操作方针 增产降耗 1 前言 张钢3#炉这代炉役是2000年1月16日经大修扩容后开炉的,是一座128m3的小型高炉,共有9个风口,炉体冷却壁共六环,采用软化水强制循环自下而上冷却,风口采用工业水冷却。在过去的较长一段时间里,不能到达要求产能,焦比偏高,全风全风温作业率低,炉温波动幅度较大。经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艰难探索,从3#炉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关操作方针,使高炉生产逐步趋于正常,炉况逐渐趋于稳定,实现了增产降耗的目标。 2 情况调查 由于3#炉自开炉后的较长时间里炉况不顺,崩悬料频繁,风口、渣口烧损率高,严重影响了炉况进程。直到2006年,情况才相对好转。2000年~2005年3#炉的主要指标如表所示: 表一:2000年~2005年3#炉主要指标 年 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产 量 t 102128.5 117300.5 117383.5 105840 110222.9 120673 利用系数 t/(m3·d) 2.49 2.72 2.78 2.65 2.58 2.79 综合焦比 t/t–Fe 622 607 603 616 647 595 休风率 % 1.07 0.92 1.32 0.99 0.79 1.04 热风温度 ℃ 938 933 869 840 888 896 坐料次数 次 22 11 1 28 63 48 烧坏风口 个 36 48 23 18 28 18 3 原因分析 2000年1月16日3#炉开炉后,使用的装料制度趋于开展边缘,而且当时风小,2000年平均热风压力只有0.092MPa,导致中心气流缺乏,风口烧坏频繁,崩悬料频繁,产量偏低,焦比偏高。为了改善料柱透气性,不得不减轻焦炭负荷以增加焦窗面积,这项措施使得2002年的坐料次数只有一次,但是风温余额较大,而且,由于只是治标而未治本,风口仍然烧坏量较大。由于各种原因,这代3#炉在建成之后不久就在生产中出现了偏料情况,导致炉况不顺。由于长时间使用开展边缘的装料制度,导致6#、7#、8#风口方向四环有局部冷却壁烧损,加剧了偏料。为了防止漏水入炉,不得不将烧损的冷却壁的冷却方式由软化水由下而上强制循环冷却改为由工业水自上而下冷却,并且不得不于2003年8月进行了一次中修,更换了烧损的冷却壁。中修完毕开炉复风后,在装料制度上仍然采用的是开展边缘的制度,炉况又回到了中修之前的状态,偏料严重,气流极不稳定,崩悬料频繁,最多的一次居然一天坐了五次料。风口烧损频繁,炉温大幅度波动,全风全风温作业率低,又将6#、7#、8#风口方向烧损的冷却壁改成了工业水冷却。 4 采取的措施 4.1 稳定煤气流 经过不断摸索,一致认为3#炉炉况一直不顺的原因主要是气流不稳,要稳定炉况必须先稳定煤气流。首先,用定布料器的方法抑制偏料,并将边缘气流开展较为突出方向的6#、7#、8#风口直径由90mm改为85mm。其次,根据炉况进程,逐渐减少开展边缘的装料制度,将料制由4kpppk+pppkk,逐步变成2pppk+3kpppk,到3ppkpk+2kpppk,再到适合于3#炉实际的ppkpk料制。随着中心气流的逐渐好转,3#炉炉况也逐渐好转。 4.2 逐步提高 冶炼强度 根据炉况进程,在炉况顺行的前提下,逐步增加风量以进一步开展中心气流。随着炉况的逐渐好转,高炉接受风量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3#炉供风的420m3/min的电鼓风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为此,车间根据炉况进程逐步提高风量,将热风压力由0.100MPa左右逐步提高到0.110MPa左右。增加风量后,煤气流分布进一步趋于合理,煤气利用率逐步好转,炉喉CO2%逐步到达了15%以上,2006年4月份后又到达了16%以上。 表二:2000年~2006年6月3#炉热风压力变化情况 年 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热风压力 MPa 0.092 0.096 0.093 0.096 0.100 0.105 0.108 待炉况顺行度逐渐好转之后,我们又根据炉况进程逐步提高全风压差,降低顶压。根据炉况进程,我们将全风时顶压由0.035~0.040Mpa逐步降低到0.030~0.035Mpa, 再到0.030Mpa左右。同时,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管道行程,我们还相应地扩大了矿批,以维持料速在8~8.5批/小时。我们的矿批由2.8吨/批,逐步到3.0吨/批、3.2吨/批、3.4吨/批、3.6吨/批、3.7吨/批、3

文档评论(0)

Mylover6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