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試說戰國文字中寫法特殊的“亢”和从“亢”諸字?
?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上博簡字詞全編”(批凖號06AYY001)、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戰國文字及其文化意義研究”(批凖號06JZD0022)成果之一。
目次
一、有關字形及舊說的簡略檢討
二、據押韻資料定“”當爲陽部字
三、據異文資料進一步推定“”當爲牙喉音陽部字
四、從文字系統看“”跟“亢”特別的密切聯係
(一)、鄂君啓舟節和《莊王既成》之“航”
(二)、《三德》之“(阬)”
(三)、《語叢四》之“(?)”
五、“”跟“亢”字形關係的解釋
六、其餘辭例的解釋
(一)、《性情論》“杭”字
(二)、《彭祖》、左塚楚墓漆梮“”字
(三)、子彈庫楚帛書“亢”字
(四)、梁橋形布“亢”字
(五)、其他
七、結語
一、有關字形及舊說的簡略檢討
本文要討論的字形學者們已有很多研究,最近李守奎先生著文又作了較爲全面的探討。李守奎:《楚文字考釋獻疑》之“一、釋从‘’諸字”,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稿》,344~348頁,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下引李守奎先生說皆見此文。李文將有關字形的共同部分
李守奎:《楚文字考釋獻疑》之“一、釋从‘’諸字”,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稿》,344~348頁,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下引李守奎先生說皆見此文。
下面將“”和以之爲聲旁諸字的字形列舉出來。其中貨幣文字和陶文字形較多,僅擇要列出。參見張頷編著:《古幣文編》,第263頁,中華書局,1986年5月。吳良寶編纂:《先秦貨幣文字編》,第165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徐谷
參見張頷編著:《古幣文編》,第263頁,中華書局,1986年5月。吳良寶編纂:《先秦貨幣文字編》,第165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徐谷甫、王延林合著:《古陶字彙》,419~420頁“夸”字下,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年5月。王恩田編著:《陶文字典》,第270頁,齊魯書社,2007年1月。
1、獨體的“”字:(《長沙楚帛書文字編》第28頁摹本)子彈庫楚帛書 《中國歷代貨幣大系1·先秦貨幣》(以下簡稱《貨系》)1341反 《貨系》1342反 《貨系》1280反 《貨系》1282反 《貨系》1344 《貨系》1346 《貨系》1343 《貨系》1337 《貨系》1341正 《貨系》1342正 《貨系》1345 《貨系》1340正 《貨系》1336 《貨系》1347 《貨系》1348 、、、皆《東亞錢志》4.64 、、、、皆《先秦貨幣文編》130 、、《古陶文彙編》3.1285~1287 、、、皆《古陶字彙》419~420頁“夸”字下 《陶文字典》第556頁附錄0961號李先登:《河南登封陽城遺址出土陶文簡釋》,《古文字研究》第七輯,第230頁圖叁伍:4,中華書局,1982年6月。
李先登:《河南登封陽城遺址出土陶文簡釋》,《古文字研究》第七輯,第230頁圖叁伍:4,中華書局,1982年6月。
2、从“舟”从“”之字:、、、鄂君啓舟節 《上博(六)·莊王既成》簡3 《上博(六)·莊王既成》簡4
3、从“木”从“”之字:()望山M2簡15(附同簡下文“柱昜(陽)馬”之“柱”) 《上博(五)·三德》簡14 《上博(二)·容成氏》簡1
4、从“缶”从“”之字:、包山簡85 郭店《語叢四》簡26
5、从“阜”从“”或再增从“土”之字:包山簡86 《上博(五)·三德》簡10
6、从“力”从“”之字:包山簡180 包山簡163 《古璽彙編》2552 《古璽彙編》1331
7、从“糸”从“”之字:、荊門左塚楚墓“漆梮” 《上博(三)·彭祖》簡8
8、从“言”从“”之字:《上博(六)·用曰》簡3
9、从“卜”从“”之字:《陶文字典》第473頁附錄0508號(《陶文圖錄》3.22.5)
對“”的考釋,舊有說法中影響最大的是釋爲“夸”和“”或“”(按後二者沒有實質性差別)兩種。釋“夸”之說可參見何琳儀:《句吳王劍補釋——兼釋冢、主、幵、丂》,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編集:《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24
釋“夸”之說可參見何琳儀:《句吳王劍補釋——兼釋冢、主、幵、丂》,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編集:《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249~263頁,問學社,1993年10月。釋“”之說見吳振武:《說梁重釿布》,《中國錢幣》1991年第2期,21~26頁。又吳振武:《鄂君啓節“”字解》,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編集:《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273~292頁。釋“”之說可參見前引李守奎先生文。吳振武先生將所謂“梁重釿布”和鄂君啓舟節之字右所从皆說爲从“大”从“冢”省聲。李守奎先生在釋鄂君啓舟節之字所从爲“”的同時,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