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作文热点素材--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事迹解读).docxVIP

2022年中考作文热点素材--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事迹解读).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之先进事迹解读 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授予两位科学家:一位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另一位是国际核能领域的著名学者、战略科学家王大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两位科学家之先进事迹,来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鲜血液”,为2022中考满分作文助力。 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顾诵芬:鹰击长空 夫子扬清芬 顾诵芬,1930年2月4日生,江苏苏州人,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及美国宇航学会会员,被誉为“歼8之父”。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航空战略科学家。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 提起歼教-1、歼-8、歼-8Ⅱ,军事迷们都不陌生。这几款在我国航空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飞机,都由顾诵芬主持设计。 他是我国航空领域唯一一位中科院和工程院“双院士”,奠定了我国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基石,推动了我国气动力研究、设计基础手段建设发展。 出生于战乱时代的顾诵芬,在“七七事变”中亲历了日本飞机的空袭和轰炸,深刻意识到“没有航空知识,将来必定受尽欺负”,更让年幼的顾诵芬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他曾暗暗发誓:“一定要搞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飞机!”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专业后,顾诵芬参加工作接受的第一项挑战是我国首型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气动力设计。 由于国外技术封锁,国内没有先例可循。听说北航图书馆有一份相关的国外文献,顾诵芬借了一辆旧自行车,天天晚上到北航查找抄录资料。 1964年,歼-8飞机的研制被提上议程。顾诵芬先作为副总设计师负责飞机气动力设计,后期作为总设计师全面主持歼-8研制工作。他发现发动机喷流对飞机平尾效率有很大影响,当时国内尚无喷流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经过研究,顾诵芬创建了一个“妙招”——“买了红毛线,剪成150毫米,贴了整个垂直尾翼跟后机身上。” 这被研究人员戏称为给歼-8“穿裙子”。那么,这个方法好不好用呢? 他提出要亲自上天观察。这对从未接受过飞行训练的顾诵芬来说风险极高。更何况家里有亲人牺牲于空难,全家人对坐飞机都非常忌惮。经过三次上天近距离观测,顾诵芬承受着巨大的身体负荷,终于找到问题症结,通过后期的技术改进,成功解决了歼-8跨音速飞行时的抖振问题。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牵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航空工业体系,促进了冶金、化工、电子等工业的发展。顾诵芬被誉为新中国杰出的飞机设计大师、飞机气动力设计第一人。 素材解读 素材解读 坚定的信念是他一生的支撑。从1958年自行设计的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一飞冲天,到今天国产大飞机C919翱翔碧空,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历经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一个甲子。一代又一代的航空人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勇于创新,推动我国航空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歼-8Ⅱ飞机总设计师顾诵芬就是其中一位。或许,人生有太多的“可能”,但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所有的“可能”都来源于一份笃定的信念,那就是“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飞机”。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王大中:倾情一生寄核能 王大中,1935年出生于河北省昌黎县,国际著名的核能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2年获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历任清华大学核能所研究室主任、所长,核研院院长、总工程师,以及清华大学校长等职务。曾任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首届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能源领域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主任,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国家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核安全专家委员会资深委员。 1986年,我国开始旨在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的863计划,王大中被选为能源领域的首席科学家,那时国家科委将高温气冷堆列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先进反应堆之一。 然而就在这一年,前苏联发生了灾难性的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导致方圆30公里的地区遭受严重核辐射,世界核能的发展再次遭到沉重打击,转入低谷。但此时冷静理智的王大中并没有因此动摇研制先进反应堆的决心:“切尔诺贝利事故正好说明了我们需要有固有安全性的反应堆。因为这个事故是一个人为操作的错误,也是一个设计当中的错误,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因为系统不够先进,无法保证永远不失误。” 在世界核能发展最低潮的时期,他仔细研究了国际核能的发展,做出了3个重大战略性选择,对中国乃至世界高温气冷堆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一是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堆型;二是从小规模实验堆到全尺寸工业示范电站的发展路线;三是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 王大中始终坚持核心关键技术

文档评论(0)

东郭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