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之绝境合同.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之绝境合同   家庭冷漠比贫穷更可怕   前段时间,贵州毕节四名儿童喝农药自杀,令人心痛。几年前,毕节也曾发生类似的事,五名流浪儿在垃圾桶取暖,死于一氧化碳中毒。这两起惨剧发生之前,贵州就频频爆出虐待儿童的事情:金沙县10岁女童杨科贤饱受虐待达5年之久,施暴者是她的亲生父亲;毕节一对夫妇长期虐待6岁的女儿……此前,我将这些事情和贫穷联系在一起,但最近四名儿童自杀让我对这一视角有了怀疑。   首先,这个家庭有漂亮的两层楼房。其次,并非穷到没饭吃,家里还有玉米,还养着两头猪。再次,也并非没人理,有报道称:几乎每次老大不去上课,老师都会去他家里做工作。在他们集体辍学后,乡干部和老师前后六次动员他们回校上课。5月13日,老师第二次到他们家时,听到孩子在里面跑,但怎么敲都不开门。   这个家,就算很富裕,也一样是绝境。   比分离更痛苦的是养育方式   这四个孩子,是中国几千万留守儿童的代表。关于留守儿童,人们习惯说:因为贫穷,所以大人必须出去打工。而在农村长大的我说说自己的思考。首先,我认为贫穷不是主因,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人养育孩子的奇怪方式。不管家庭条件怎么样,孩子往往就是不跟在父母身边。   其次,虽然留守儿童现象让人心痛,但也别无限放大它的可怕。我们一代代人早就习惯了这种养育方式。我见到的无数案例中,就算父母不去外地打工,但父母仍让孩子和自己分离。譬如给老人养。老人容易溺爱孩子,很多人回忆说,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一起时,有很多美好回忆,一回到父母身边,噩梦才开始。但不管老人对孩子多好,都意味着孩子遭遇了被抛弃的经历。并且老人通常要带多个孩子,孩子不可能获得父母那种爱,心里仍然有寄宿感。还有一些地方,人们习惯把孩子给各种亲戚带,有的富有家族,谁有空谁带孩子,于是大家开车将孩子送来送去。孩子没有稳定地跟着一个养育者。   孩子越小,越需要稳定有质量的爱,不断变换养育者,对他们是一种很大的折磨。即便孩子身边有养育者,养育者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有种种问题,如毕节屡屡爆出的超恶性虐待孩子的新闻。   我在河北农村长大,1974年出生,姐姐大我四岁,哥哥大我八岁。当时,壮劳力都去地里干活,挣工分养家,老人带孩子。但爷爷奶奶不带我们,于是我母亲一狠心,不去地里干活,自己带孩子。这应该是我们村绝无仅有的事,因此母亲遭到很多白眼,因为绝大多数人的习惯性思维是:去地里干活挣钱,比带孩子重要多了。很多村里人把刚生下来的孩子放在炕上,在炕边做一些防护,就去干活。因此有一个流传甚广的笑话:一天从地里干活回来了,突然发现孩子在炕上走路。父母们带着惊讶到处笑着宣扬。   这是极其可怕的经历。我在咨询中发现,对婴儿来讲,如果身边没有人陪着,那意味着,他时刻都处于地狱中,甚至他时刻都在和魔鬼打交道。即精神分析的一句名言:无回应之处,就是绝境。虽然我母亲的养育方式有很多问题,而且她有严重的抑郁症,但至少我形成了基本的安全感。   无回应造就孤岛   或许,杀死毕节那一家四个孩子的,就是这种绝境吧。虽然老师和社会对他们有回应,但无法替代父母。母亲消失了,父亲电话打不通,而很可能是,孩子们心中从婴儿期就一直活在这种绝境中,他们受够了。   或许,比贫穷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认为挣钱胜于带孩子,面子胜于家庭温暖。就算在亿万富豪的家庭里,很多孩子也仍然是留守儿童。   对于贫穷,我有深刻记忆。我家五口人,只有父亲一个壮劳力,还要将口粮和分红给爷爷奶奶一部分。我和哥哥一直在读书,哥哥读到高中,我则一路读到研究生。那真是一直生活在贫穷中,最穷的时候,家里连买火柴的钱都没了。那是母亲唯一一次对我发脾气,因为我在抽屉里找到一点钱,买了作业本,那是家里仅有的钱。   虽然在这样贫穷的家庭长大,但我并没有因此自卑。学了心理学,我明白,真正自信的基础,是爱;而自卑的基础,是因为爱的匮乏。虽然条件不好也可能导致一定的自卑,但这远不如爱的匮乏作用大。   爱是无形无质的东西,相对于它,我们社会更在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有调查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我一个朋友说,他曾在四个国家问他遇到的每一个人,他们对中国人最大的印象是“勤劳”一词。农村里的壮劳力出来打工,城市里的年轻父母忙着上班,亿万富豪们也多在拼命。但我们真的要思考一下:是不是忽略了什么?   我常有这样的想象:或许,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孤岛,只能用脑袋和语言与别人建立一些可怜的链接。而感觉和情感上缺乏链接,或者简单地说,心是关闭的。每个孤岛,都在严重缺乏回应的家庭中长大,我们也由此构建缺乏回应的社会与国家。等我们做了父母,又将“无回应之地的绝境”传给了孩子。   大人一旦关上了心,可以假装没事人一样活着。但孩子的心还没有关上,无回应之地的绝境,或许直接会杀死他们。

文档评论(0)

向天而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咨询研究公司项目总监 专注于行业分析、电商、企业服务、党建、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