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诫兄子严敦书
两汉:马援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 “吾欲
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
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
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
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
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 ‘刻鹄不成
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 ‘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
效也。”
标签
书信、古文观止、劝诫
译文
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
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
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
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
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
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
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
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
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
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
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
正所谓 “画虎不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
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
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注释
讥议:讥讽,谈论。通轻侠客:通,交往;轻,轻佻;与侠士轻佻之人交好。交
趾:汉郡,在今越南北部。汝曹:你等,尔辈。是非:评论、褒贬。正法:正当
的法制。大恶:深恶痛绝。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衿:佩带。缡:佩巾。古时
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父戒女曰:“戒
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母戒女曰: “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龙伯高敦厚周慎: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龙伯高:东汉名士,史书上记载其
““在郡四年,甚有治效”, “孝悌于家,忠贞于国,公明莅临,威廉赫赫”。
周慎:周密,谨慎。口无择言:说出来的话没有败坏的,意为所言皆善。 择:
通 “殬(dù)”,败坏。杜季良:杜季良,东汉时期人,官至越骑司马。清浊无所
失:意为诸事处置得宜。数郡毕至:很多郡的客人全都赶来了。谨敕:谨敕:谨
慎。鹄:天鹅。鹜:野鸭子。此句比喻虽仿效不及,尚不失其大概。画虎不成反
类狗:比喻弄巧成拙。下车:指官员初到任。切齿:表示痛恨。以为言:把这作
为话柄。
赏析
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平时喜讥评时政、结交侠客,很令他担忧,虽远在交
趾军中,还是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信。文章出语恳切,言词之中饱含长辈对晚辈
的深情关怀和殷殷期待,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原因有三。
其一、以“汝曹”称子侄,在文中反复出现,使子侄们在阅读时倍感亲切。
不远千里致书教谕,也能收到耳提面命的效果。同一称谓反复出现,固然可使被
称者自感受到重视,而更重要的是,作者选用的这一称谓也传达出丰富的信息。
古人名、字并行,各有其用。一般长辈称晚辈用名,同辈相称则用字,如果
“尔” “汝”相称,往往是不礼貌的,但在特定场合下却又能用以表示亲近,如
韩愈 《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句。作者在信中不依常规称呼
子侄,却以“汝曹”相称,这就显得随和、亲切,拉近了长辈和晚辈之间的距离。
被称的晚辈则可以从中体会到长辈的真情关怀。
其二、苦口婆心,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晚辈沟通,而不是空讲大
道理。如首段说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
有此行也。”只说自己如何,但是态度明确,感情浓烈,自然可以感染晚辈,又
何必命令式地不许这不许那呢?至于 “施衿结缡”句,更是反复叮咛,语重心长,
使人感动不已。次段对当世贤良的作为得失加以对比评析,都是自己观察社会人
生得来的经验之谈。其 “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的比喻,警拔
有力,发人深省,是传之千古的警句。而诸如 “愿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