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docx

一、选择题 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 2.“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出自( )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韩非子》 3.“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4.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材料反映的是( )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孔子的德治思想 5.“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6.“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这一评价是针对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7.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儒家的“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的不同是( ) A.讨论主题不同 B.价值取向不同 C.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8.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 ) A.实行民主政治 B.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C.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 D.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 9.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 A.贵族政治体劁+铁犁牛拼+庄园经济 B.官僚政治体制+铁质农具+小农经济 C.垂直管理体制+男耕女织+城市商业 D.分封制度体系+精耕细作+重农抑商 10.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拟定谥号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 A.尊崇和颂扬先人 B.缓和君臣关系 C.惩恶劝善维护统治 D.巩固儒学地位 11.以下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错误的是( ) A.孔子以伦理道理来协调人际关系不符合春秋时期的时代需要,所以不是具有普世价值的精神财富。 B.战国时期的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思想,熔礼.法为一炉,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法家肯定了战国时期激烈的社会变革,提倡“法治”,倡导激进的功利主义。 D.道家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现实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儒家和法家的主张都是徒生实非,主张“无为而治”,回归“小国寡民”。 12.“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13.顾炎武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段言论体现了( ) A.儒家传统“天下为公”的思想 B.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C.对理学“灭人欲”思想的批判 D.经世致用的新思想 14.《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 ) A.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 B.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 C.主张“治之经,礼与刑” D.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 15.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孔子庄子 B.孟子荀子 C.荀子韩非子 D.孟子韩非子 16.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谈到: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对于无边皇权的有限制约,常常是通过知识和思想的阐释来进行的。下列材料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有( ) 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②“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宋史﹒富弼传》) ③“凡日蚀,人君皆当戒惧修德,以消其咎。”

文档评论(0)

131415161718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