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
操作规范
(2022 年版)
目录
一、前 言 2
二、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 3
(一)基本情况。 3
(二)半顺应性球囊。 11
(三)非顺应性球囊。 13
(四)修饰性球囊。 16
(五)整体交换球囊。 20
(六)药物涂层球囊。 22
三、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25
(一)基本情况。 25
(二)药物洗脱支架。 33
(三)生物可吸收支架。 35
附录 冠 状动脉球囊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操作规范 编 写专家委员会 40
参考文献 41
1
PAGE
PAGE 2
PAGE
PAGE 3
一、前言
自 1977 年 世 界 首 例 经 皮 冠 状 动 脉 腔 内 成 形 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 成 功 完 成 , 以 PTCA 为 基 础 的 经 皮 冠 状 动 脉 介 入 治 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和器 械快速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我 国从 1984 年开始开展 PTCA 技术,20 世纪 90 年代开展冠状 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从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 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到生物可吸收 支架(bioresorbable scaffold,BRS),一代又一代中国心 血管医生不断探索进步,无论是在冠心病介入技术上,还是 在治疗策略,新器械研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已经 成为全球开展 PCI 数量最多的国家,部分相关技术已经位居 世界前列。
2002 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中华心血管病杂 志编辑委员会专家组编写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2009 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 辑委员会修订了指南,对于 PCI 成功的定义、开展 PCI 的医 疗机构资质及术者的要求、血管重建策略选择,包括 PCI 方 法的选择等相关内容做了详细的阐述,对开展临床工作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随着 PCI 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器械、新 技术不断涌现,结合基于中国人群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结果 和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参考国际最新发布的相关指南,中
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 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对 PCI 治疗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 题不断进行全面讨论并达成一致共识,于 2012 年及 2016 年 分别对指南进行了更新,编写了《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 疗指南 2016》。2016 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写发表了
《中国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适宜性标准的建议(试行)》,对 PCI 指征选择提出了规范性建议。目前我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 床实践主要遵循上述指南和建议。
为规范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和球囊成形术操作,促进冠 状动脉支架和球囊的合理使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维护患 者权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 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牵头承担操作规范制定工作,在进一 步广泛征求国内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领域专家意见的基础 上,多方组织撰稿,编写《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与支架植入 术操作规范》。
二、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
(一)基本情况。
1.概述。 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是将球囊扩张导管沿导丝轨道送
达冠状动脉的靶病变处,利用球囊加压充盈后产生膨胀力而
使狭窄的冠状动脉扩张的一种介入治疗方法,也是所有 冠心 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基础。球囊扩张导管(简称球囊)在 PCI
中 的作 用 已 从最 初 的单 纯 球囊 血 管 成形 术 ( 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POBA)逐步扩展,被赋予了病变预 扩张、辅助支架的输送释放和后扩张以及载药(药物涂层球 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治疗等诸多功能。球囊根 据设计特性分为顺应性、半顺应性和非顺应性球囊;根据操 作特点分为快速交换和整体交换球囊(over-the-wire,OTW); 根据特殊功能已从支架问世前的灌注球囊发展到目前临床 常用的切割球囊、棘突球囊、双导丝球囊和 DCB 等新型球 囊系列。
2.技术特点。
(1)基本组成:球囊扩张导管结构包括尖端、球囊、 移行段和推进杆,均与球囊的通过性密切相关。球囊材料决 定了球囊的顺应性、柔软性和通过病变的性能。长软头尖端 有利于引导球囊通过扭曲血管,短硬头尖端则有利于通过严 重狭窄病变。推送杆决定球囊的推送能力及摩擦力。球囊和 推送杆之间的移行段主要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