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概述
一、工艺概况
(一)工艺概况:
该装置包括三部分:汽油脱硫醇部分、干气及液化石油气脱硫部
分及柴油精制部分。
(二)年开工时数8000小时;
(三)生产班数四班;
(四)工艺流程特点
1、汽油脱硫醇部
采用预减洗脱硫化氢、固定床无碱液 II 型脱硫醇工艺。精制后
汽油即为合格汽油调和组分,定期产生的少量碱渣由工厂统一处理。
该工艺是由石油大学(北京)开发,于一九九六年通过中国石化总公
司的鉴定并被石化总公司确定为专有技术。
无碱 II 型脱硫醇工艺与传统的Merox 二步法(液-液抽提+固定
床空气氧化)相比具有催化剂活性高、寿命长、工艺流程简单、投资
省、油品质量好等特点,尤其是能够脱除油品中的大分子硫醇,确保
产品质量的合格,同时大大减少了碱渣的排放量。在国内多家炼厂推
广应用,均已投产成功,效果良好。
2、干气及液化石油气脱硫部
干气及液化石油气脱硫采用胺法脱硫工艺,脱硫溶剂推荐采用国
内开发的复合型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剂,为稳定脱硫和再生系
统的操作,降低胺耗,溶剂浓度按25% (wt)设计。工业应用表明:
1
复合型甲基二乙醇胺溶剂比二乙醇胺溶剂具有选择性好、使用浓度
高、溶剂循环量小、腐蚀轻等特点。
3、柴油精制部分
采用碱液电精制及水洗电沉降工艺,碱渣送至工厂统一处理。
二、生产流程简述
(一)汽油脱硫醇部分
1、脱硫化氢部分
自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来的汽油,先进入汽油-碱液混合器
(MI1501)与 20%的碱液混合,以脱除其中的硫化氢。汽油和碱液
在预碱洗沉降罐(V1501)中沉降分离,分离后的碱液循环使用,新
鲜碱液由碱液泵(P1502AB)间断补充,汽油预碱洗罐中的碱渣间断
自压至碱渣罐(V1506),由工厂统一处理。
主要反应式为:
H S+2NaOH=NaS+2HO
2 2 2
2、脱硫醇部分
脱硫后汽油经汽油-空气混合器(MI1502AB),与非净化空气、
活化剂(按汽油量的100~200ppm加入)混合并注入活化剂后进入固
定床反应器(R1501A,B),反应器内装有汽油脱硫醇催化剂,硫醇
被氧化成二硫化物并溶于汽油中。在活化剂的作用下,能将汽油中较
难脱出的大分子硫醇氧化为二硫化物,从而确保汽油产品合格。
汽油所夹带的尾气在汽油沉降罐(V1502)中沉降分离,汽油经
汽油成品泵(P1501A,B),进入汽油砂滤塔(T1501)进一步分离碱
雾、水份等杂质后,即作为成品汽油送出装置。
2
自汽油沉降罐(V1502)顶部分离出的尾气,送至气液分离罐
(V1509)进一步分离碱雾等杂质后,高处排入大气。
各安全阀放空的汽油进入汽油放空罐( V1507),用碱液泵
(P1502A)间断送出装置。
本部分设有催化剂碱液、防胶剂配制系统。
(二)干气及液化石油气脱硫部分
液化石油气自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来,直接送入液化石油气脱硫抽
提塔(T8201),用浓度为25%的甲基二乙醇胺溶液进行液-液抽提,
脱除硫化氢后的液化石油气送至装置外。
干气自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来,直接进入干气脱硫塔 (T8202),与
浓度为25%的甲基二乙醇胺溶液逆向接触,干气中的硫化氢和部分二
氧化碳被溶剂吸收,塔顶净化干气经净化干气分液罐(V8202)分液
后送至工厂燃料气管网。
液化石油气脱硫抽提塔(T8201)和干气脱硫塔(T8202)的塔
底富液合并,与贫液换热至 98℃后,进入再生塔(T8203),由重沸
器(E8205)供热,以保证塔底温度为125℃。塔顶汽经冷凝分液后,
酸性气送至装置外,冷凝液经再生塔顶回流泵(P8202AB)返塔作为
回流。塔底贫液经换热、冷却至40℃后,经溶剂循环泵(P8201AB)
送入液化石油气脱硫抽提塔(T8201)和干气脱硫塔(T8202)顶部循
环使用。
为了减轻溶剂损失,设计中采取以下措施:
1、再生塔底重沸器(E820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