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庸》原文及翻译
《中庸》简介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 《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
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
庸章句》,最终和 《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 “四书”。宋、元以后,
《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
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 “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
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第一章》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
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
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第一章》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 “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 “道”,按照 “道”的原则修
养叫做 “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 “道”了。所以,品
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
的。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
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 “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
“和 ”。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 “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 “中和”的
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第二章》原文
仲尼曰: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 (有书作 “小人之反中庸也”,也
有书作 “小人之中庸也”)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第二章》译文
仲尼说:“君子遵循中庸之道为人处世,小人对人对事往往违背中庸的准则。”
“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是因为君子能随时根据不同的情况,恰到好处地把
握中正的原则,行事处世有度;小人之所以背离中庸,是因为他们不能约束自己
的言行,主观武断,没有准则,无所顾忌。”
《第三章》原文
子曰: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第三章》译文
孔子说: “中庸是最高的境界啊!很少有人能够长久的保持这种品质!”
《第四章》原文
子曰: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
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第四章》译文
孔子说: “中庸之道不能施行的原因,我是知道的: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
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也知
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没有才能的人根本做不到。”
“就像没有不吃饭的人,但能够真正品尝出滋味的却很少。”
《第五章》原文
子曰: “道其不行矣夫。”
《第五章》译文
孔子说: “中庸之道恐怕是不能施行了。”
《第六章》原文
子曰: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
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第六章》译文
孔子说: “舜是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别人请教问题,又善于分
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互相诋毁的诽谤言语,赞扬他人的善行。过与不
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再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
吧!”
《第七章》原文
子曰: “人皆曰 ‘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
‘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第七章》译文
孔子说: “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阱中去却不知躲避。人
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第八章》原文
子曰: “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第八章》译文
孔子说: “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
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
《第九章》原文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第九章》译文
孔子说: “天下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好的,官爵俸禄是可以放弃的,雪白的
刀刃可以踩过去,中庸之道却不是能够轻易做到的。”
《第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