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辐流式沉淀池
构造、特征、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
参考资料
1、教科书:
高廷耀、顾国维主编 《水污染控制工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参考书:
唐受印、戴友芝等主编《废水处理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
赵庆良 任南琪主编 《水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
给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第9册
流态:水流呈水平向四周辐流
功能:可作初沉池与二沉池, 分离悬浮物
辐流式沉淀池简介
中心进水、周边进水(向心辐流)、旋转臂配水
圆形、方形、多角形
布水方式
池 形
辐流式沉淀池简介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构造及特点
构造特点
流入区设于池周边,流出区可在池中心,亦可在池周边;
进水槽断面大,槽底孔口小,水头损失集中于孔口,布水均匀;
进水挡板位置深,距进水孔口远,利于进一步将水流均匀分布在整个入流区过水断面上,且使废水进入沉淀区流速减小,利于污泥沉淀;
向心辐流式沉淀池构造及特点
优点
采用机械排泥,运行较好,管理简单;
排泥设备有定型产品。
缺点
池水水流速度不稳定;
机械排泥设备复杂,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
适用条件
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辐流式沉淀池简介
设计内容
功能构造设计
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形式,满足各
功能的实现
结构尺寸设计
确定沉淀池整体尺寸及各构件的相对位置
辐流式沉淀池设计
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以6~12为宜,有效水深为2~4m,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对城市污水厂,沉淀池个数应不小于2。
出水堰负荷,初沉池≤2.9L/s·m;二沉池:1.5~2.9L/s·m。
排泥机械的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外缘线速度不大于3m/min,一般取1.5m/min。
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处刮泥板0.3m。
坡向泥斗的底坡坡度不宜小于0.05;贮泥斗斜壁的倾角,方斗不宜小于60o,圆斗不宜小于55o;贮泥斗容积,一般以不大于2天的污泥量计算。对二沉池,贮泥时间不超过2小时。
一般为静水压力排泥,排泥管直径不小于200mm。
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规范与原则
(1)沉淀池表面积A1和池径D
辐流式沉淀池的尺寸设计
(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
t: 沉淀时间(初沉池1~2h, 二沉池1.5~2.5h)
(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 ’
V ’=A1h2
或
(4)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
或
辐流式沉淀池的尺寸设计
(5)污泥斗容积V1
h5—污泥斗高度
r1、 r2—污泥斗上下部半径
辐流式沉淀池的尺寸设计
h4—圆锥体高度
(6)泥斗以上圆锥部分容积V2
R—池子半径
辐流式沉淀池的尺寸设计
中心管:管径按流速应大于0.4m/s的最小沉速设计
导流筒:深度一般为池深一半
配水槽:环形平底槽,等距离设布水孔,孔径取 50~100mm,并加50~100mm的短管
出水槽:普通辐流沉淀池出水槽一般位于距池壁0.1R处;向心辐流沉淀池最佳出水槽位置设在R处
出水堰:三角堰或淹没孔口
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设计
集泥装置:中心、周边传动式刮泥机和吸泥机;
池径小于20m时,多斗集泥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 Qmax = 2450 m3/h,设计人口为N=34万,采用机械刮泥,试设计普通辐流式沉淀池。
确定沉淀池用途,初沉池?二沉池?
据规范,选定表面负荷、沉淀时间、
人均日产泥量、排泥周期等参数
计算
校核计算
辐流式沉淀池的应用举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