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2022年中考语文之一模新题精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文言文阅读-2022年中考语文之一模新题精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阅读】 (2022·河南·模拟预测)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则有去国怀乡???去以六月息者也???人去楼空 B.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触景生情 C.把酒临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危不惧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欲有求于我也???缘木求鱼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 3.选文前两段用大量的笔墨写洞庭湖的风光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在迁客骚人之悲喜的映衬下,范仲淹的忧乐观更呈现出高尚的情怀,令人敬仰。下面链接材料中,苏辙心中的“乐”能称得上是一种高尚的情怀吗?请结合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简析。 【链接材料】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①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②之乐,怀思东轩③,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选自苏辙《东轩记》) 【注释】①桎梏:文中比喻束缚人之物。②颜氏:颜回。③东轩:苏辙的住宅。 【答案】1.A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以大量笔墨勾勒洞庭湖不同天气时的不同风光,由景色之异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不同,从而引出“古仁人之心”的议论,进而引出文章中心。 4.苏辙心中的“乐”称得上是一种高尚的情怀。一方面,他所向往的是“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的安贫乐道、优游自在的“颜氏之乐”;另一方面,他在贬谪中却能尽职尽责,并没有因追寻心中的“乐”而逃避现实,只是心存回归田园的希望。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离开/离开/离开; B.阳光/景色/景物; C.面对/临近/面临; D.探求/要求/寻求;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语句:微:如果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3.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根据第一段“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和第二段“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可知,前两段用大量的笔墨写洞庭湖的风光是为了写“迁客骚人”面对洞庭湖不同的景象会有悲喜两种不同的感受;结合第三段“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可知,前两段是为了引出自己对“迁客骚人”和“古仁人之心”的比较思考,从而发表自己的见解(议论),进而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中心论点。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链接材料】“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可知,作者希望能够回到故乡,修缮祖居,并“追求颜氏之乐”和颜回一样,过安贫乐道的生活,并且感到“优游以忘其老”——悠闲自在;另据“然而非所敢望也”,结合“势不得去”,可知,他虽向往田园生活、安闲自在,但虽贬谪却还担任官职,还不能回去,只是一种希望而已,因此追求安贫乐道而又不逃避现实,表现了苏轼的美好向往和现实的责任感,因此苏辙心中的“乐”称得上是一种高尚的情怀。 【参考译文】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